注册 登录
深圳市聚福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U2影像网 返回首页

北冷的个人空间 http://www.199u2.com/?10189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动的趋向,静的坚持——由第十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国际大师工作坊引发的话题ZT

已有 554 次阅读2013-1-14 15:52 |个人分类:精彩转帖|系统分类:其他| 研讨会

2011年11月底,借第十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举办的契机,旨在呼应研讨会主题“新传播环境下的摄影”国际大师工作坊同期举办。工作坊邀请了玛格南图片社华人摄影师张乾琦、Ⅶ图片社摄影师托马斯·凡·胡特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任悦担任讲师和班主任。为期4天的课程,完全以新媒体影像制作为核心,从理念渗透到流程制作再到编辑技巧,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位摄影人经历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新媒体影像尝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环境的改变,提高职业摄影师的综合素质,培育全能型摄影师已成为业界呼声之一。工作坊期间的研讨和研讨会上的争鸣,或许能引发我们关于新传播环境下摄影前路的种种思考。


对外商店里的收银员。朝鲜平壤 2008年2月25日.jpg

 

经过反对派洗劫的议会大楼里飘出了传单。摩尔多瓦基希讷乌 2009年4月7日.jpg

 

男孩正准备把新捕获的鱼扔到防波堤边的高墙上。古巴哈瓦那 2008年10月9日_.jpg

 

托马斯作品


跟着感觉走  

“面对电影和录像的挑战,摄影其实可以分成两派,一个策略是跟着流媒体、多媒体走;另外一方面是反而强化、强调自己静态的,可以放在墙上让人在反复观看细节的过程中体现其意义,比如说最近备受热议的德国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的世界上最贵照片《莱茵河II》……”在第十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邱志杰关于摄影的最新分类语出惊人,又颇具深意。且不论邱志杰的分类方式是否科学,至少作为高校专业教师,他的观点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当下流媒体影像在一定范围内的大势所趋。事实确实如此,从风起云涌的视频网站,到新闻摄影“第三次浪潮”提出者王景春率领的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三年来的探索,及各大平面媒体纷纷上马的全媒体中心,再到荷赛开设的多媒体项目评选,在新闻摄影乃至报道摄影领域,多媒体传播凭借其立体性的特点获得了越来越多摄影师的关注和亲身实践。然而,就像关于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的魅力高下之争,以及如何解决同一时间兼顾动态和静态拍摄等技术难题一样,是否必须选择多媒体,成为众多摄影人尤其是摄影记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循两位工作坊讲师张乾琦和托马斯的多媒体路径,我们发现,最好的答案其实应该是顺其自然。
  表现移民生活状态的《唐人街》和记录赴台越南新娘的《双喜》是张乾琦的代表作,都是长达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大型专题,而且经历过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迄今这两部作品也都有了它的多媒体版本。聊起这种发展演变,素以“中医”疗法著称的这位唯一的玛格南中国大叔的回答是,“跟着感觉走”。一则现在有了制作多媒体产品的条件,二则他感觉加入声音等元素会让作品更加立体,故事的感染力会更强。至于多媒体作品如何编辑取舍,并没有统一的规则或技巧可循,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内容和丰富度,亦有不同的展示宽度,视内容和介质而定,但如何开头、结尾、延续却要考虑观众的视听习惯与接受力。最重要的是令人感觉舒服与引发人们对故事的了解欲望。当然,感觉亦需要适当的预期和策划。讲述好故事,无论照片或视频,只选对的,不选贵(好)的。
  托马斯的多媒体处女作是和一位电台记者合作的。没了文字记者的陪伴,只能用声音来记录,这是促使托马斯做第一个多媒体作品的原因之一。哲学系毕业的托马斯认为,摄影填补了他学习哲学过程中发现的不足。自始至终他都对世间万物保持着好奇心态。作为贴近普通民众的手段,摄影可以亲近地接触到被拍摄的人,了解他们真实的故事。对他来说摄影在某种意义上解决了他对世界的困惑。关于摄影和多媒体的关系,托马斯的解答是这样的:如果看一本很厚的哲学书,我们是没有兴趣看它的,所以用影像的方式更直观地看这个世界,摄影为大家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门,而多媒体是把你推到这扇门内的方式,多媒体的影像、音效等方式可以更快、更直接地把你感兴趣的事情讲明白、讲透彻。
  总而言之,多媒体给了摄影师更多的可能和选择,使用与否全凭作者对被摄事物的理解。

像记者那样去工作  

文字功底差,过分依赖文字记者,素来是众多媒体摄影记者的问题之一。不加采访,拍了就走,使很多摄影记者无缘成为深度记者。但面对公民记者的来势汹汹,在文笔、摄技须兼具的深度记者之外,多媒体给了摄影记者“像记者那样去工作”的另一条途径。用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总监王景春的话说,多媒体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做采访,要求他录制被摄对象或者现场的声音。与此同时,和电视摄像师相区别,王景春分析认为,新闻媒体摄影师摄制的多媒体产品优势还在于其对新闻资源的掌控。相对听命于编导的摄像师,摄影记者更具新闻敏感性。
  而在托马斯看来,事情还不止如此。“在没有多媒体时,对于作品的发布,摄影师是没有控制权的,几乎全由杂志编辑来决定,而现在,摄影师身份有所改变,是有控制权的。我来决定照片的顺序,选取谁的什么声音也是我来决定。这时,摄影师的选择不会像原来那样被动。”简言之,新传播环境让摄影师有机会从平媒传播流水线的一个环节,变成可以掌控各个环节并对其负责的导演或制片人。
  托马斯有一位做电视纪录片节目制作人的妻子。他告诉记者,一部电视纪录片需要6个月到一年的时间,要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和队伍才行,而多媒体产品处在中间地带。多媒体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它是存在于摄影师和纪录片之间的作品,多媒体的优势在于更直观。托马斯认为,摄影师在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同时,是可以拍出质量很高的图片的,但前提是需要很长时间。如果要制作非常好的多媒体作品,却又有时间限制的话,就需要一个团队来实施。他并不拒绝和别人合作。
  在拍摄多媒体时,托马斯并不是要带上所有的设备,而是要事前想清楚自己的拍摄目的是什么,角色定位是摄影师还是拍摄小型纪录片的制片人。如果是摄影师的话,带上相机就好;如果是制片人,觉得只有多媒体的方式才可以把故事说清楚,就需要考虑带上所有的设备,此外还要考虑场景的设置和故事的安排。特别是接受委托拍摄时,一方面要考虑客户的需要,同时也要根据了解和感觉尽快做出决定——用什么方式去呈现,然后再决定用什么工具去拍摄。
  相对于张乾琦基于历史的数次演变,年轻的托马斯的多媒体之路显得水到渠成。

没有什么能打败图片的地位  

一直以来,关于多媒体作品,国内外分为两个流派或主张,美国达拉斯晨报、英国卫报等主张以动态影像为主要手段,而知名的多媒体公司媒体风暴和大卫·克拉克则主张动态影像加入静态照片、示意图、各种元素集合一体为手段。从荷赛第一届多媒体评选的获奖作品看,后者的规则获得了更多认可。用荷赛主办方相关负责人的话说,“作品必须包含新闻性的故事情节,并且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静态画面必须占据主要位置”。
  托马斯的看法与荷赛迄今的约定不谋而合:“对我来说,图片永远是最重要的,如果图片不是最重要的,我不如干脆不要做摄影师。在不确定拍摄多媒体还是其他的情况下带上iPhone就可以了。iPhone是一个很好的后备工具。图片、音频、视频,我认为多媒体的重要性是这样排列的。我一般避免拍摄视频,主要是因为视频的后期太复杂太耗时了。我认为,图片比视频要高很多,而且要更先进。没有什么能打败图片的地位。”
  在托马斯看来,多媒体影像是声音和图片的结合,没有视频的概念。据他介绍,从医学角度统计,人们记住的更多是静态影像,而不是视频。对于重大的事件,人们所能回忆起的,都是图片,而不是流动的影像。
  本次大师工作坊有三个学员的作品反映的是长安镇街头的舞蹈。以他们为例,托马斯指出,跳舞的片段有人选择用视频来表现,但与其用视频,不如用逐格拍摄,不仅更新颖,效果还会更好。当我们要报道一个大家都了解的事情,就算放上一张照片,人们都是会有印象的,如果放一段视频,反而会让人感觉老生常谈。所以,托马斯认为,现在每个人都有可能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无论他是摄影师、记者还是导演。但不论谁来做,都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把长处做到极致,才可以做出好东西。就托马斯本人而言,图片是他的长处,他会坚守图片的阵地。
  托马斯一直在强调,在声音和视频之外,图片也是有顺序的。当人们打开一本漫画书,觉得有意思,就是因为有顺序,所以顺序是非常重要的。不明朗并非是悲观  工作坊开班前,任悦在围绕工作坊的微访谈中表示,“说实话,(摄影记者这个职务今后会被定位成什么样)形势不是很明朗。用现在一个流行的词儿来说似乎正处于融合(融化?)中。不过,信息的视觉化发展趋势是挺明朗的,这个视觉化当然不仅有照片,还有视频、图表,甚至是平面设计。不过,静态照片也依然是很有效能的一种传播方式。所以——强调——不明朗并非是悲观。”
  这种不悲观,落实到多媒体的市场层面,其实也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据研讨会期间京华时报图片总监骆永红的主题发言《流媒体表达与市场建构》介绍,多媒体的制作和传播目前还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国内应该是只有新华社、京华时报、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潇湘晨报等为数不多的几家传统纸媒在探索摄制高质量的多媒体产品,原因之一在于多媒体市场还有待开拓。不过,好消息是京华时报和南方都市报都有不错的多媒体产品收入进账,其中南方都市报主力策划的《花港观娱》已经实现固定栏目和固定时段在电视台播出,在产品议价权及固定收益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国际而言,张乾琦认为多媒体产品的销路问题还是纽约时报等大型传媒头疼的问题,进而拒绝做出个人回答,而据有问必答的托马斯的介绍,多少让我们对未来多媒体市场的向好发展有了更现实的预期。托马斯指出,在市场化条件下,多媒体作品很多时候是委托拍摄行为,包括了解摄制成本和周期的电视台、网站,预算相对低廉无法雇佣大型制作团队的NGO组织,当然也有报刊网站,只是后者往往只有很低的预算却有很高的预期。流媒体的出路或由委托的赞助方买单,或通过app等网络预订薄利多销,再或者与广告打包出售。当然,除了高品质的作品或产品,还需要专业的商业运作。总之,托马斯对于流媒体作品持乐观态度。
  托马斯认为,“从个人修养来说,学无止境,学习多媒体也是一种出路、一种求生的方式,那为什么不去学习呢?尽管市场没准备好,但自己可以先准备好。”毕竟,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