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94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条的三百五十八种做法 [复制链接]

Rank: 4

最后登录
2011-5-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3
精华
1
主题
35
帖子
8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6 04:10: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百面国王:担担面

百面宰相:哨子面  

一碗哨子面 二十年发展情
新华网 (2002-11-05 10:01:45)
稿件来源:新华网发展论坛

  网民:水上飞石
       

  “吃点什么?”餐馆老板问。

  “来碗岐山面。”我答。

  “你坐到那儿等一会儿。”

  不久,一碗热面条端了上来,红红的油泼辣子让人垂涎欲滴,闻一闻,真香!比韭菜叶子还窄的长面条让人不忍心把它送到嘴里,当然汤里少不了切成小方丁的土豆、红萝卜、豆角等。但在二十多年以前,要想吃这碗面,却也不容易。

  那时候要想吃上面粉,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日常吃的以红薯和玉米为主。各家各户都有一个地窖,地窖里长年放着红薯。人们吃红薯的办法相当多,蒸着吃、烤着吃,用碾子碾成面蒸馒头吃,切成丝在锅里煮一下放上点盐当菜吃,切成块煮到玉米糁里吃。有玉米还是相对靠后的年份,我上初中的时候,由于学校距家较远,学生都是从家背上馒头上学,吃饭的时候把馒头放到学校的灶上热一下就行了,父母骄傲的是我终于可以背着玉米馒头而不用背着红薯馒头上学了。有同学写作文时,喜称自己每天吃的是“黄元帅”(苹果的一个品种),老师点评作文道,你们生活不错呀,每天还有苹果吃!

  记得是在1983年前后,父母开始不为吃面粉的事发愁了。由于当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每天可以吃到用小麦面粉做的面条了。奶奶对来的亲戚说,我这一辈子总算没有白活,终于看到孩子们不再为吃面头痛了。

  有了余粮,人们就开始考虑种菜的事。说到种菜,有必要提及一下当时的村长,村长原是一名退伍军人,村里人认为他见多识广,就推举他当了村长。村长上任之初,也就是人们开始有余粮之时,他就鼓励村里人种菜,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人听了村长的鼓励后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以家里粮食相对紧张为由委婉地地拒绝了村长的建议,只有几个与村长思路不谋而合的人种了蔬菜,但面积要比村长的少些。到了年底各家自己一算帐,没有种菜的傻了眼,村长家购置村里第一台机械化设备——农用机动三轮车,其他种菜的农户,家庭年收入也有了几倍到几十倍的增加。次年,全村三分之一的土地种上了蔬菜,有莲花白、茄子、西红柿、黄瓜等等。在方圆十几里范围内,我们村因种菜而闻名。当时有一道独特的风景,村里人走亲戚时,手里提的不是别的而是蔬菜,亲戚来时也是点名:不要给带别的东西,就把你家的菜给我带些就行了。再后来,亲戚家开始种菜了,亲戚村里人开始种菜了,但销售渠道不畅,人们只能在集市日去卖菜,每月也就四、五个集市日,种菜的人多了,菜价也便宜了,最便宜的时候我卖的莲花白是一毛钱五斤。再后来,村里人就开始栽苹果树。今年年初,我听父亲说要把苹果树挖掉,我问为什么?父亲说,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些树十五六年了,产果期已经结束,现在即使让这些树再结果,每年也结不了多少果子;第二,国家才出台了个政策,叫“退耕还林”,县上也鼓励百姓栽椒树,我准备把那几亩地栽上椒树。

  谈到上大学,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看到上面注明要迁转户口与粮油关系,我就到乡里办理迁转手续,经办人员对我讲,你先带些粮食和油菜仔到粮站办理粮油关系,拿上粮油关系证明再到我这儿办户口关系。当时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向粮站缴纳粮食和油菜仔后才能办理粮油关系手续,到了学校后才慢慢知道,这是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所在,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才对粮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以前只知道干部下乡吃农家饭要缴粮票,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时才知道,粮票是国家据以供应粮食的凭证。放假的时候,学校给我发了三十六斤**通用粮票,回家后我把这些粮票交给母亲,母亲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可以从粮站买大米吃了。我没有想到,**通用粮票竟能给母亲带来这么大的喜悦!此后,每次放假我都把自己带回家的粮票悉数交与母亲。工作后依然如故,可没交几年,国家就宣布取消粮票,我直纳闷,这没有粮票,以后吃粮靠市场供应能行吗?现实告诉我,能。例证是**首次出现了农民卖粮难的现象,各级政府都在想方设法解决卖粮难问题。这时我的父母与村里人考虑的却是苹果的销售问题了。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党的政策切合实际情况,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就不会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是真切地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里。

百面娘娘:老北京炸酱面

                   

                

对于老北京的印象,脑子里立刻勾勒的是一个光头,肩上搭着条毛巾,蹲在一颗大槐树下,端着一个大海碗,吸溜吸溜的吃着炸酱面;嘴里还必须嚼着黄瓜和大蒜,再来口小二或普京的北京汉子。

说起炸酱面,那是相当体现了老北京的民情风格。貌似普普通通、但却很讲究。
制作方法:炸酱面一般有肉丁和鸡蛋的,一起做也不错。原料准备:六必居的干黄酱一袋

                  天园酱园的甜面酱半袋

                   鸡蛋2个

                   肥瘦肉丁100g

各种菜码自己看,黄瓜、豆芽菜和心里美的萝卜,是必不可少的。别的----大白菜芯、青豆、豆腐干、豆角丝,看着准备,还有大葱、姜末.。
酱的配合比例:是干黄酱和甜面酱2:1,就十全十美了.
肉丁也是太肥太瘦都不行,要适中.
步骤:
1,鸡蛋打散加入淀粉,和一点点料酒,不要太多,油热之后,下炒,用筷子很好炒,鸡蛋变黄了盛出来.
2,油锅少放点油,油热之后中火煸炒五花肉丁,待猪油出,加一点点料酒去腥,再加一些生抽,然后将肉丁盛出.
3,锅内留着煸肉的猪油,用一个碗把黄酱和甜酱拌均匀,中火将酱炒一下,这样酱才香.
4,酱出香味了,然后倒入肉丁或鸡蛋丁,姜末,转小火,慢慢地熬,酱和肉丁水乳交融,那才好吃,不用再加盐和糖,酱有自己的咸甜味,差不多10分钟后结束.
5,这时候可以准备一些菜码,要切地特细,把丝放在凉水里泡一下,然后沥干水.
6,酱煮好了,看着干了就收汁,离火加葱白末,不能太早加,早了会焖焦了,利用余温将葱白焖熟.
好了,全部完成.拌在一起就成了,快动手吧.
          

百面公主:打卤面http://cnweb.search.live.com/images/results.aspx?q=%e6%89%93%e5%8d%a4%e9%9d%a2&mkt=zh-c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7 23:16:08编辑过]

Rank: 2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16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3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2#
发表于 2008-4-26 09:54: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 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变化!!

Rank: 4

最后登录
2011-5-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3
精华
1
主题
35
帖子
8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
发表于 2008-4-26 13:45:00 |只看该作者
我会努力的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15
在线时间
49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3
精华
0
主题
7
帖子
115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4#
发表于 2008-4-26 15:00:00 |只看该作者
意义说下.或许会更好。

Rank: 4

最后登录
2011-5-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3
精华
1
主题
35
帖子
8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5#
发表于 2008-4-26 15:58:00 |只看该作者
随意的,别那么严肃.

Rank: 2

最后登录
2019-4-27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10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216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6#
发表于 2008-4-27 00:54:00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上实实在在的感受着进步 感受着不断的变化!!

Rank: 4

最后登录
2011-5-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3
精华
1
主题
35
帖子
8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7#
发表于 2008-4-27 02:15: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朋友的心领神会。

Rank: 4

最后登录
2011-5-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3
精华
1
主题
35
帖子
8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8#
发表于 2008-4-27 17:39:00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银子在2008-4-26 9:54:00的发言:

楼主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 让我们看到了这些变化.

我是转载的.

Rank: 4

最后登录
2011-5-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3
精华
1
主题
35
帖子
87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9#
发表于 2008-5-3 15:17:00 |只看该作者
河北文安冷汤(打卤面)昨晚吃了,近似于北京的打卤面。

Rank: 2

最后登录
2016-11-15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2-11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886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0#
发表于 2008-6-2 10:00:00 |只看该作者
做事情也是一样.没件事情也有很多的做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QQ群:229222477 中国影像网深圳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