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浅谈:纪实之外的中国摄影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王征浅谈:纪实之外的中国摄影

    发布者: 濑户  发表于 2012-8-30 15:34 分类:自由摄影 查看: 7009 

    摘要: 王征浅谈:纪实之外的中国摄影 王征简介: 王征,1962年生于宁夏,职业摄影人、摄影活动组织者。 1982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1984年开始举办摄影个展。 曾在荷兰那顿国际摄影节、法国尼斯国际摄影节、法国巴黎中国之家 ...

王征浅谈:纪实之外的中国摄影

王征简介:

王征,1962年生于宁夏,职业摄影人、摄影活动组织者。

1982年开始从事摄影创作,1984年开始举办摄影个展。

曾在荷兰那顿国际摄影节、法国尼斯国际摄影节、法国巴黎中国之家、平遥国际摄影节,北京现代摄影沙龙、台湾、美国旧金山举办摄影展,获得过包括国家摄影艺术最高奖在内的众多奖项。

    王征看上去粗犷,沧桑,“有一双习惯黄土的眼睛”,一看就是个西北汉子。能在西海固这个“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一头扎进去的人,想必是非常粗砺,忍耐力超强的人。西海固摄影,是他最重要的个人作品,也是中国纪实摄影的杰出之作。

    王征从1995年开始拍摄记录西海固伊斯兰教地区人们生存状态,他的照片和文字,不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影像和资料,也将成为穆斯林国际大家庭的重要影像和资料。王征在拍摄的同时,还对100多个拍摄对象入户进行了社会学层面的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每份问卷达7页之多,内容涉及婚丧嫁娶,柴米油盐方方面面。文字提供详实可靠的背景资料,照片展示了不可替代的影像资讯,从文字与影像的结合上,《最后的西海固》为中国纪实摄影与社会学研究和实践相结合提供了一个案例,成就为中国摄影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作品。

    今天,小编有幸在微博上与王征老师对话,浅谈纪实之外的中国摄影。

中国影像网:中国都谁在玩纪实摄影?中国有专职摄影师吗,他们都为谁工作?摄影记者算是主力吗?

王征:这个群体庞大。他们貌似为“纪实摄影”这个使命工作。有一些是摄影记者,但摄影记者更多是去完成报道任务,说纪实摄影,或许对他们有伤害。

中国影像网:为什么您会关注纪实摄影之外的中国摄影?

王征:为了不简单记录。我们强调影像回归本体,从更大的意义上说是要回到作者自己的本心本性,在本心本性中寻找那个可以外化却不可被重复的唯一心像,当然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即影像的陌生化和不可复制性。

中国影像网:新闻摄影是否属于纪实摄影?观念摄影作品在中国有什么发展空间

王征:我一直强调,影像应该是关于想象与联想的支点,视觉支点,而不仅仅是一个转述的事实,更不是作者观察结果的直接呈现。我们举一个相对极端的例子,你说寇德卡的东西,他是记录的还是艺术的?是叙事的还是表现的?这就涉及到影像本身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问题。今天我们不应该也没必要把摄影简单门类化。

      中国的纪实摄影,没有与曾经的国外纪实摄影有什么血缘上的关系,它更像是一种思潮,一场摄影运动,既不是什么门类,也不是什么流派,更不是创作方法。所以不能用门类说它到底包括什么,没有严格的内涵与外延。 

中国影像网:王征老师的《西海固》是不是纪实摄影?

王征:是纪实摄影运动中的一次影像实践。当年胡武功给我写了一篇评论,说王征是“西海固的影象代言人”,当时我兴奋不已,我特别激动,我终于能为那方百姓代言了,最后你会发现,任何一个区域里的民族,或一个族群,那种博大精深,我是无法代言的。

中国影像网:原本以为摄影的本体是纪录,现在似乎觉得纪录只不过是摄影的一种功能,那到底什么才是摄影的本体呢?

王征:摄影的本体是语言能指,记录只是基础功能之一。

中国影像网:脱离了对社会的关照,主题表达怎样与观者共鸣?

王征:现实场域多么纷杂,是立体的、是运动的、有声音的、有气味的等等,我们最终选择勒切的影像画面,都只能是物理场中局部的一种表征形态,这样的截取只是连接了作者心理场域特定的认知与需求,这样的认知结果假如能够进入公共心理场域,具备了某种“公知”,才会进入理解或是共鸣之类的解读空间。

中国影像网:王征老师如何看现在的全民“摄影热”?

王征:比如,前一段,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的展览在798展出,他在展览前言中非常明确地说,中国宋代的水墨画让他领悟到黑白色调所蕴含的无限可能,他的《海景》系列的创作灵感正是来自马远笔下的流水,他是从古老事物中获得新事物的启迪。

      泛影像时代,就像人们都会写字一样,绝大部分人都在采集并使用着影像,数码的出现使摄影已经成了人的基本技能之一。那么这个时候,摄影师应该反思我们该做些什么啦

      今天以转述客体对象信息的记录影像,大部分已经被公共影像,也可以说被公民的随手拍代替了,比如北京的721水患,职业摄影师第一现场的缺失,已经成为必然,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全影像时代,或叫泛影像时代更准确。

      我们不妨把它看做是一次全民视觉意识的释放,但貌似它对于真正摄影的观照不是很明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