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照相馆的前世今生——对话人像摄影师岑永生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国有照相馆的前世今生——对话人像摄影师岑永生

    发布者: 濑户  发表于 2012-2-18 15:18 分类:观察与思考 查看: 3998 

    摘要: 国有照相馆的前世今生 ——对话人像摄影师岑永生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重要通商口岸,大批西方传教士、商人、旅行者携带问世不久的照相机进入上海,上海成为了中国照相业的发源地之一。 在老一辈 ...

国有照相馆的前世今生——对话人像摄影师岑永生

岑永生接受记者采访,背后是他的经典人像作品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重要通商口岸,大批西方传教士、商人、旅行者携带问世不久的照相机进入上海,上海成为了中国照相业的发源地之一。

    在老一辈的摄影人心里,有几个名字是抹不去的,比如王开照相馆、上海照相馆、红旗照相馆、仙霞照相馆等。但所谓六十年风水轮流转,时光流转到现在,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专门去国营照相馆拍照了。

今天,记者有幸采访了沪上知名的人像摄影师岑永生,听他来讲讲这些国有照相馆的故事。

位于南京东路378号的王开照相馆,并非上海滩最早创办的照相馆,却是流传了90年至今还在营业的上海照相馆。王开照相馆在太多上海“老克勒”眼中,它是无需数字的地标,有着骨子里的海派情调,代表摄影的最高境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照相行当的行业标准也以他家的为准。 

但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港台影楼进驻上海,给以传统技术取胜的老字号“王开”将了一军。1996年,“王开”的销售额一度下降超过50%,陷入为期几年的低谷期,空守着丰富的摄影经验与文化底蕴,眼看着自己的生意被别人抢走。 

21世纪伊始,“王开”放下姿态,引进了一批专业影楼摄影人,踏踏实实走起市场的路子短短几年,“王开”完成了三级跳:从底片扫描、数码后期制作到艺术照儿童照当场拍摄当场看样,再到全数码摄影,“王开”几乎完全融入摄影界数码化进程。

如今的王开照相馆虽然依旧开在繁华的南京路上,但是国有照相馆的技术优势和精髓已然不在,除了丰富的摄影经验和良好的口碑,几乎已经没有了与私人影楼所抗衡的特色了。

但是王开照相馆比起其他的国有照相馆还是幸运的,经历数码摄影的浪潮,多少国有照相馆淹没在这股浪潮之中,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国有照相馆的故事吧。

仙霞照相馆在上世纪90年代的长宁区可谓名噪一时,但其实它在90年代初差点面临倒闭的危机。当初,长宁区政府承包了濒临倒闭的仙霞照相馆,但苦于没有承包人,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当时上海滩小有名气的人像摄影师岑永生。当时,岑永生正经营着有“天山一颗明珠”之称的新影照相馆,这家照相馆在90年代的全市影楼评比中得了第二名。正是新影照相馆的成功经营使长宁区政府眼前一亮,借30万元贷款给岑永生,让其承包仙霞照相馆。岑永生到任后的的第一把火便是将照相馆从里到外重新装修了一番,同时,改变了照相馆的经营模式,由原先以盈利为主改为了以服务为主的服务型模式。如此一改,岑永生上任后的第一个月便扭转了前几个月连续亏本的状态,盈利十分可观。日久天长的,仙霞照相馆的名气越来越大,已然成了长宁区照相业的第二颗明珠。

但谁知五年之后,国有照相馆面临冰冻期,随着私营照相馆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台湾婚纱摄影的入侵,影楼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摄影师们由拍摄艺人逐渐转变为拍摄匠人,大多数国有照相馆或被国家收回,或转行做别的。仙霞照相馆也难逃此厄运,被人以双倍的价格转走,只留了一间小小的房间作为新的仙霞照相馆。如今,新仙霞照相馆又回到了90年代初的艰难景象,只能靠着冲印照片、拍摄证件照、数码修片等技术生存。这样一家国有照相馆就这样渐渐凋零了。

综观国有照相馆的前世今生,不难看出,如今的上海影像发展迅速,但却处处透露着悲剧色彩

悲剧色彩一:影像行业沦为服务业。按理来说,影像行业应该是归属于艺术一类的,可解放后的影像事业却走岔了路,走向了服务行业。如今的影楼更是如此,从门市小姐、化妆、选服装、拍摄到照片后期制作都有严格的分工,从某种意义上说,拍照是享受服务。影楼更加关心的不再是摄影师水平如何,而是顾客满不满意他们的服务,会不会成为回头客或者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商机。

悲剧色彩二:被数码技术淘汰。回过头看国营照相馆,多数已经淹没在浩浩荡荡的影楼的缝隙中了。从技术上,照相馆完全丧失了三十年前的技术优势,大平光把他们蒙得晕头转向,没有新意,旧的东西又守不住,服务难以跟进,进退两难,只能靠着冲印照片、拍摄证件照和少量的廉价婚纱生存。今天的影像技术越来越呈现出拟真、逼真、乱真的高技术品质,越来越使得人们相信其真实性。这种相信也常常酿变为一种轻信,以虚构之真代替事物之真,以影像之真代替生命之真,进而满足于虚拟、平面的理解和观看的方式,失去面对事物本身的感受能力。

悲剧色彩三:真正的拍摄艺术未被传承。岑永生说,如今上海的照相业已全军覆没,这是上海影像莫大的悲哀。如今的上海已鲜有摄影、暗房、手工修片等技术全部掌握的摄影能人,人们往往为了钱为了名利为了显摆而去摄影,而不是真正用心用灵魂在创造作品。高科技的修补技术使照片可以以假乱真地精美到极致,但再在怎样都难以重现上海影像前生的那种灵动与随意的精致。

正如岑永生:以前的摄影师们是在创作,是在用灵魂去拍作品。比如以前的修片,要先将HB铅笔削出1/3的笔芯,再用砂皮将笔芯打磨成针尖般细,然后涂上松精油,才开始进行修片,那真的是一笔一笔精心修出来的,所以人的神态表情透露着一股灵气,是现在的机器修片所无法比拟的。

国有照相馆的凋零,摄影艺术的数码化机器化,不能不说是摄影界的悲哀。只希望有一日,能有摄影人觉醒,重新审视这些渐渐被人淡忘的国有照相馆,拾回即将被时代抛弃的真正的拍摄和修片艺术。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