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厚民在中南海的日子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发布者: U2-2  发表于 2011-4-7 15:43 分类:机构组织 查看: 3763 

    摘要: 和吕老见面的时候是北京的深秋,在北三环中路10号院,吕老热情接待了我,当时他穿了一件灰色的夹克外套,头发三七分,黑白发丝错综交杂,本人就跟他的声音一样精神十足,仍然充满活力,考虑问题思维敏捷,说话干净利 ...

和吕老见面的时候是北京的深秋,在北三环中路10号院,吕老热情接待了我,当时他穿了一件灰色的夹克外套,头发三七分,黑白发丝错综交杂,本人就跟他的声音一样精神十足,仍然充满活力,考虑问题思维敏捷,说话干净利落,身材虽然不高,但敦实有力,走起路来仍像个小伙子,难怪毛泽东当年给了他四个字的评价“短小精干”。

趁着吕老拿画册给我看时,我四处打量了一下,房间不算大,却打理得整齐有序,客厅墙壁上挂着一张大幅的毛泽东与各重要领导谈话的画,书房也不大,书柜里装满了带图片的书籍。

A、走进中南海

周:吕老师,能跟我们说说您颇具传奇色彩的摄影经历吗?

吕:19289月,我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兰县一个手工业家庭。还在读中学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师经常摆弄一个相机,这个神秘的“黑匣子”,勾起了我对摄影的好奇。当时我就希望有了钱自己也买一个。东北解放后,我在农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员。48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到依兰县招考工作人员,我和姐姐同时被录取了,我分在照相科,每天从事胶片冲洗、放大和资料整理工作,501,我被幸运地调到了中南海,专门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工作、生活和参加各种会议、社会活动摄影。58年任新华社中央组记者,1961年至1965年,我成了主席的随身记者,专门为主席拍工作照和生活照。

周: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吗?

吕:那时候我才21岁,第一次见到主席心里特别激动,很荣幸也很紧张。主席当时在接见客人,冲我笑了一下,我那天拍照时很谨慎,怕出什么问题,以前的闪光灯跟现在的闪光灯完全不一样,就是闪光灯一闪,“砰”的一声冒烟的那种,暗盒里一次只能装两张胶片,用完了要立即拉开暗盒再换。当时用的是一次性灯泡,照一张坏一个灯泡,这样抓拍很困难,要是一次没拍好就等于失误了。我在毛主席身边前后12年,摄影技术上从来没出过任何事故。后来碰到,主席都会跟我握个手,关切地询问我的工作情况,家庭情况。

C、在主席身边的感动

周:您前后12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这段人生历程,从毛主席身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吕:领袖领导人物确实是以身作则,毛主席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者,谈笑风生,有时很幽默,非常尊重人,经常听取我们的意见,很谦虚,非常大度,跟主席在一起也特别自然。特别是他用了几十年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摆脱了封建社会,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对中国也充满了信心。

文革期间,1967年,我当时在江苏新华社工作。四人帮那些爪牙说我是“埋藏在主席身边的定时炸弹”,将我全家下放到江苏省兴化县农村,当时主席不知道我的境遇。197410月,我来到北京,给主席写了封请求恢复原工作的信。主席当月就给我回了信,同意了我的请求。过了一个礼拜,新华社就给我安排了工作,就这样我结束了七年的下放生涯。每想到这个,我对主席的大度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周:在中南海工作的这段日子最难忘的是什么?

吕:在采访北朝鲜人民欢送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的活动时,拍摄了《欢送志愿军归国》。在古巴举办的国际摄影展览上,这张照片获得一等奖。古巴邀请我去参加一个月的活动,当时我正随主席在杭州出差。新华社打电话到主席办公室征求意见,毛泽东亲自询问了我的意见,“作为年轻人,我能有机会出国长长见识,当然好了。但一切以国内工作为重。”我当时这样回答,主席欣然批准我出国的事。归国后,我跟主席一块出差,在南昌下站后散步休息,他向我问起去古巴的见闻,我简要地汇报了一些感受。主席听后笑着说:“吕厚民,你还短小精干。”实际上,这是我第二次出国,是主席亲自批准,我想对于我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对我充分的信任,第一他相信我出去不会跑了,第二他相信我不会胡说八道,泄露国家秘密。所以,现在我只要一想起这件事,都非常感动,敬佩主席。

57年底,我所在的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与新华社合并,我调到新华社当记者。在离开中南海之前,我请主席在我的本子上题个名字,第二天,毛主席的秘书便把主席的手书转给了我,上面毛主席亲笔写下了:“吕厚民同志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十月七日。”字体写得特别漂亮。现在这个题名很有纪念意义的。不是为了做名片,是后来头几年,我朋友提醒,他说你应该把这个字放在名片后面,我一想也觉得不错。

 

D、说给年轻人的话

周:您怎么看待现在的新闻摄影记者?

吕:现在报纸的记者和过去通讯社的记者大致相同,完成突发事件,新闻采访,这些都是一样的,我们国家特别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另外,在这个基础上新闻照片还要增加一些艺术气氛,这样的作品吸引力更强大,拍摄新闻人物非常关键,如果是有些情况用闪光灯拍摄新闻人物,一打上去整个光线都平平的,就欠缺艺术效果了,新闻照片可以适当地制造些艺术气氛。现在的新闻记者比以前条件更好了,相机是全自动的,拍出来不要等到冲洗,可以直接看效果,更丰富多彩。

周:您对现在的年轻摄影师有什么要说的吗?

吕:现在的新闻记者应该说是都很年富力强的,富有朝气的,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很多优秀的

年轻有为的新闻记者,新闻摄影家。在众多展览会上,绝大部分获奖的都在中青年身上,这

说明了我们在摄影发展方面相当好,前浪推得很好,非常高兴能看到这个现象,就像毛主席

说的一句话:“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都在他们身上。”确实是很有哲理的话。

同样,希望现在的年轻摄影师,第一个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政治有很强的敏感性,对现场要有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第二个就是要有预见性,提升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E、晚年生活

周:您晚年生活也是非常的忙碌。

吕:是的,我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呆在家里,都在外奔波。为什么这么忙呢,应酬的时间比较多,记者采访多,每天要收到一大叠传真件,你打电话之前,和云南的几个人后天就要一起坐客搜狐网,接下来还安排了去印度和台湾的行程,另外还有展览等着办。忙碌点好,老闲着会发慌,多出去走走也能认识到很多朋友。

我在20046月份纽约展出的毛主席照片,有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将近八十的同胞,这个老同志叫韩敬芝,对毛主席非常崇拜,所以她给我写信,去年给我写了一封信,今年又给我写了一封信,我念给你听听:“尊敬的吕厚民老同志老战友:我今天非常激动,我见到您就如同见到毛主席一样,感到终身幸福;能和您一起合影,就像能跟毛主席合影一样,永生记怀,我能和您亲手为毛主席拍下的每一幅照片合影一样,今生无悔,这是无价之宝,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啊……”我看了都特别感动。

 

吕厚民部分作品欣赏:

更多吕厚民作品详见:http://www.199u2.com/home.php?mod=space&uid=34327&do=album&view=me&from=space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