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楼实景影棚,天堂还是陷阱?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发布者: U2-2  发表于 2011-5-7 15:19 分类:观察与思考 查看: 2897 

    摘要: 影楼实景影棚,天堂还是陷阱? 编者注:2006年,影楼实景影棚在中国影楼界横空出世,引起了中国影楼界一场新的改革波潮,前段时间有声有色网友的一篇《实景棚必然成为市场主流经营模式》,使大家对中国影楼实景影棚 ...

 

影楼实景影棚,天堂还是陷阱?

 

编者注:2006年,影楼实景影棚在中国影楼界横空出世,引起了中国影楼界一场新的改革波潮,前段时间有声有色网友的一篇《实景棚必然成为市场主流经营模式》,使大家对中国影楼实景影棚的趋势有所认识,也使许多关注中国影楼的朋友们加入了讨论,本论坛宗旨是“兼容包并,百家争鸣”,恰有新来摄影爱好者痴心摄影的一篇质疑文章《影楼实景影棚,天堂还是陷阱?》与有声有色商榷的文字,特刊载如下,希望大家讨论。

引子: 前些日子看到U2论坛有声有色的一篇文章《景棚必然成为市场主流经营模式》,觉得他虽然看出实景棚拍摄的一面,但对景棚期望太高,本人爱好摄影,就冲动写了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在2006年中国影楼界,最震撼的事莫过于中国影楼界,掀起一场迈进“实景影棚拍摄”的时代高歌,其中最具代表是由杜海彬先生一人设计的深圳天长地久--梦幻影城、色色爱琴湾实景拍摄基地。在这场貌为荣登天堂的高歌中,我觉得背后对中国影楼的影响倒不是天堂的狂欢,而是集体追风下的“实景”陷阱,缘由如下所叙:

回顾人类摄影史百年的变迁,自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家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摄影技术的诞生。经过一个半多世纪的苦苦探索,人类在摄影器材的技术层面上发展的日新月异。但贯穿摄影过程始终的确是依然人类的审美力、思考力、想象力,倘若摄影师是没有独特的审美力、深入的思考力、丰富的想象力,那么人类摄影的进步简直难以想象,那样的摄影只是一个对自然或人物的简单的模拟。而近年影楼实景棚的出现,就是无限夸张摄影器具、忽视摄影师本人的思考力、审美力、想象力的一个产物。

对于摄影师不单是依靠好的摄影器材和外在的条件才能拍摄好的作品,世界上许多摄影大师对此做了很好的论述,其中19世纪法国著名摄影家加德帕斯.费利克斯.图尔纳松指出:“一个摄影艺术家,不论其照相机的机械性能如何,都应该把焦点对准人物的脸部,抓住人物的神情,刻画人物的心理特征,使其神韵跃然于画面之上”,对比当今影楼界的新生事物实景影棚,本意是借模拟自然的实景,弥补客人对布景拍摄的体验不足,但这种实景拍摄的体验演化为大家一哄而上的造景工程,而使摄影师本人对拍摄者面部表情、人物精神状态的把握不足,太过于注重景色而轻视人,不正是摄影拍摄本末倒置的体现么?又如何体现拍摄者的真与美呢?

其次中国影楼界的推崇与夸大的实景影棚拍摄风格,本身就是虚浮大于实际、攀比重于技法,主要体现在下面:

一、就实景影棚的构造原理言:“它是以模拟大自然景色及社会历史文化的习俗为出发点,如对山川河流、江海波涛、月明星际的自然景色的人工雕画,或是对先前历史建筑、文化风俗的再模拟,但实质是说还原大自然的本真根本不可能,回归往日的风俗生活图景不可能再现,所谓的实景棚拍摄不是人工基础上的再构造吗?所以“实景影棚拍摄”这一提法本就有点子虚乌有”。

二就“实景影棚”实质借鉴电影、电视的若干拍摄方法,远非新鲜的事物,只是上述场景的微缩,所以对于影楼目前高歌的“实景影棚”的提法,我觉得将其定位于体验人工实景好些,现在却标榜为纯正的自然风尚,我想这简直是买概念。与其欣赏那样的“实景影棚”的自然美,不如以天地的自然美替代“实景影棚”的拍摄,那才是真正的人间实景拍摄。这种美丽是对大自然真实的再现,同样会给摄影者与拍摄者无以伦比的自然美,更是表现人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又何必做如此庞大的不必要开支呢?

三就“实景影棚”的实施和操作上更是难上加难。除了需要投资方庞大的资本财力支撑外,还需要受场景大小、建筑的结构和空间、制作工匠的经验与水平、能否适合婚纱拍摄客户需求市场这一特定的题材等因素的制约,更要受制于灯光和摄影器材等因素,如此庞杂的复杂因素,岂是一般的影楼所能承受的住?

再就中国影楼界的“实景影棚”拍摄风格的出现,对影楼行业本身的影响而言,很难形成中国影楼业各个企业之间良好的互动效应,这种人为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如下:

一、“实景影棚”拍摄的先期投入,首先是中小影楼望而却步,这种人为的建造了一道很厚硬件技术壁垒,是影响中国影楼业发展的一个方面;

二、“实景影棚”拍摄追风,必然会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影楼“造景工程”,影楼界投资者必将巨额的利润投入到“实景影棚”硬件的投资建设上,势必降低服务、人才等软性投入。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短缺的潜在危险;

三、“实景影棚”拍摄追风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实景影棚”投资成本的回收是短期巨额投入,常时间积累的回收过程,但它的投资回收支出者,无疑是要出在拍摄客人的身上,那么自然的增添了客人婚纱拍摄的经济成本,这种既劳民而又伤财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提倡与夸大呢?

因此被尊为中国影楼实景拍摄第一人杜海彬先生,真称得上是这场造景运动的始作俑者,我真希望那些为实景拍摄的影楼拍好、狂欢的同行者们,好好的反思一下中国影楼实景拍摄对我们影楼业发展的影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