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互搏,左右逢缘——与吴强谈商业摄影中的游刃心情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发布者: U2-2  发表于 2011-5-7 11:33 分类:广告商业 查看: 3593 

    摘要: 两手互搏,左右逢缘 ——与吴强谈商业摄影中的游刃心情 1997 年,吴强从学校里毕业,几乎和每一个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人持同样看法:如果非要具体说说学到了什么,那恐怕什么都没有,只是说学校带给你一个氛围,一种对未 ...

两手互搏,左右逢缘

——与吴强谈商业摄影中的游刃心情

1997 年,吴强从学校里毕业,几乎和每一个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人持同样看法:如果非要具体说说学到了什么,那恐怕什么都没有,只是说学校带给你一个氛围,一种对未来的铺垫,而在此之后,才是每个人真正的选择。

“刚进专业的时候,很多基础的东西完全不了解,向周围那些人问,人家就会说,你连这都不知道还学什么摄影啊,真是挺没面子的。既然这样那就好好学吧!而且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广,对图片的喜爱自然越来越浓厚。

爱好真的是最好的老师,更重要的是通过一些朋友的关系,开始接触商业摄影。其实那时候对商业摄影的理解

基本还停留在写真或者婚纱。广告摄影的氛围远远落后,那时候受推崇的是风光,人文这样的范畴,在学校的时候对这些题材和形式的照片也拍的非常多,现在也仍然很喜欢。事实上这些学习经历对我现在的广告拍摄也有很多影响。作为一个摄影师,如果没有一个比较广阔的涉猎作为基础,其实也很难做到真正的有所专一。比如一个广告案子里涉及了风景、人文等等,你可能会考虑的更多一些,尤其是事前会想到很多复杂的情况。当地是不是有一些民俗的东西?有什么忌讳?气候有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元素可以借鉴?… 对广告案子来说,能够提出更多的疑问,在制作之前就解决好,拍摄才能趋于完美。”

如果说商业摄影有什么魅力吸引了他,那就是它体现出来的专业性。

“刚接触那些专业的广告公司或者摄影机构,开始看到大量国外摄影图片的时候,就知道是自己眼界浅,一直是坐井观天了。那时候就觉得,资讯不发达真是个最大的悲哀,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造成这个圈子很多的局限。

这个专业性体现的另一方面就是大量专业人才的合作,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组人做一件事.绝对比一个人发挥天赋的力量大很多。比如拍摄一张时装作品.需要好的化妆师、发型师.好的时装编辑,适合这组照片的摄影师和模特.这样的组合赋予照片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总是说这个照片只是摄影师的事,其实不是这样的。整个环节中的每个人都要对照片负责,而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完全可以超过摄影师依赖自控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线。这一点也是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作为康乾盛世传媒广告公司的摄影总监,吴强希望公司能有更好的发展,运作更专业,各个环节磨合得更好,更通畅,尽快体现出应有的实力,拉升整个行业,也能够对个人的提升有所帮助。在他看来,只有在这种大环境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才能把很多事做得更好。

“公司的主要目标是广告市场,从广告市场的需求角度来说,确实需要拥有专业人员和顶级器材的大型平台。广告摄影师离不开这样的发展载体.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的团队,就没办法调动这么多专业的人服务于这一件事,也就更谈不上在这个领域里求发展

康总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放这么大的投资做这个行业。对于他个人来说,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是我觉得这个产业会让一个人真正走进儒商的概念。而且在这个平台之上,能够带动更多的利益.尤其是在国外的影响,算得上为中国商业摄影领域挣了口气,我觉得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点。对我自己来说,自然是一个好的机遇。”

 

摄影师访谈:

常听一些做商业的摄影师说,“我没有风格,商业要求就是我的风格”之类的话,但.实上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做到包罗万象,必然会有自己更为植长的风格或是取向。在植长拍摄人像的吴强看来,即便是做商业,也应该考虑到一组照片需要什么样的风格,而这样的风格又适合什么样的人来做,这才是合乎道理的。用他的话就是:没有不好的摄影师,只有不适合的工作。

《人像摄影》 :你对自己的照片有什么样的要求?

吴强:我喜欢简约之美的照片,不管什么样的题材.人物、风光、小品.都要有感情融在里面.画面是有情感的。摄影师跟他的照片之间应该是统一的.虽然不会绝对到人如其片.但是如果真的形成这种内在的统一这种真实的色彩就会贯穿在他的作品之中。如果说到风格.我也有自己的偏好.比如在画面里,无论构图还是视角都比较追求大视野.从一点发散出去的开阔的视觉感受,人物与整个画面形成某种概念的表达。甚至拍一幅特写的时候.我也希望在他的眼神里流露出对整个环境的体现。当然这是我所追求的.实现起来还是很难.不过总应该尽力而为。

《人像摄影》:我觉得你很强调摄影本身的所指?

吴强:也并不是强调摄影或者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其实很多事情没有对错.想这么拍照片就这么拍照片,从时装角度去理解的东西很好,强调概念表达的很好.追求视觉新奇的也很好.我就是希望有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的氛围。但是现在很多东西,太迷信一种风格.尤其是时装杂志.觉得这个形式好.现在是国际流行,然后所有的照片就全是一个形式的东西。究其原因,商业摄影还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最牛的是新闻摄影一样.现在大部分摄影杂志,大赛或者类似的评选,占主导地位的几乎都是新闻风光类的摄影师和评论家.现在确实需要很多新的观念充实进去。

人像摄影》 :那你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吴强:我把自己定位于商业广告摄影师。

人像摄影》 :这就意味着一切以商业要求为上?

吴强:做一个案子,如果定位是广告的话.那么它就具有有很强的针对性,有自己的适应人群.是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得出的结果。我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告诉给我的客户.但是如果他们不认可.摄影师就不能太耍自己的个性.这就是一个广告摄影师应该做的事。

人像摄影》 :这与你说的风格问题有矛盾吗?

吴强:早先我也为这种问题苦恼过.后来想明白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我们应该清楚的是,现在的商业摄影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人.或者说作为一个摄影师.不可能去控制所有的东西。一方面是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我也非常愿意与各个领域的精英合作去完成不同的照片。跟专业的人在· 起,做专业的l 书:,就是处理这个问题址好的答案。

人像摄影》 :广告和杂志,游走在这个范畴之间需要把握什么?

吴强:做广告.摄影师的专业态度和稳定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对杂志来说,技术就不是首要的了.意识和思维才是第一位。杂志做出来的东西,大部分广告公司会觉得硬指标很差.比如同样拍一个静物.勾边光不到位.层次拉不出来等等.但是换到杂志角度就会觉得那样精细的照片太楞.好像除了实没别的了。

广告摄影师需要严格执行设计稿,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到位,拍杂志就完全没有底稿.感觉每次都像考试一样.最多是给你一些资料.说明需要的大致感觉,然后就交给摄影师去想。这一点在广告领域是绝对不允许的.几万十几万的东西放在这儿了.现场临时决定这么拍行不行,那么拍行不行,要万一不行怎么收场。

人像摄影》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吴强:是.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不适应的地方,但是现在已经很习惯了,而且我觉得特别好。如果老是按照设计稿拍照片.就会产生一种做半成品的感觉.这时候就去拍杂志找回自己的想象力。虽然站在这边可能会觉得那一边“糙”,而站在那边可能又会觉得这一边“死”,但事实上这两个范畴绝对没有谁高谁低。我现在就是在这两个“门”里穿来穿去.也已经习惯了.而且彼此成为最好的休息方式。感觉不是每天都有,拍想法拍乏了,与其强努着制造垃圾,不如去拍广告,拍广告拍晕了,就去找找想法,发挥想象,做一些有自己味道的东西,挺好!

广告领域自主发挥的余地很小.这是它的商业条件和运作规律所决定的.所以对摄影师来说,创作空间几乎都体现在杂志上,但是鉴于国内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杂志又必须在现有资金、硬件等等条件下完成,所以能够做到一个整体的概念就很好了。
环境都是一样的环境,其实大家对这一点都是感同身受。摄影师彼此之间更应该互相理解,不要轻易伤害,这样才能加强圈子之间的交融性。尽量看到每个人能够做出的好照片,这代表了他能够达到的水平,对一些东西的评价更加宽容。也许这种观点大家都会同意,但是做到恐怕真的很难。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