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艺术家——杜应红访谈录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发布者: U2-2  发表于 2011-5-4 03:09 分类:自由摄影 查看: 3025 

    摘要: 深圳当代艺术库于2007年1月1日成立,由艺术家杜应红,吴卫,邓荣斌发起创办而成,现已进驻艺术家40人,投入使用两千余平方米,设计艺术领域有架上绘画,雕塑,装置,行为等.现已成功举办多个艺术展览活动.其中,反空降艺术计划 ...

  深圳当代艺术库[简称深圳创库]于2007年1月1日成立,由艺术家杜应红,吴卫,邓荣斌发起创办而成,现已进驻艺术家40人,投入使用两千余平方米,设计艺术领域有架上绘画,雕塑,装置,行为等.现已成功举办多个艺术展览活动.其中,反空降艺术计划,艺术超市展,深圳艺术沙龙系列,艺术江湖,当代艺术进社区系列等活动在社会与艺术界产生积极影响,现在已与近百家媒体,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机构建立了很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为深圳创库的先锋文化建设积极努力.

   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把艺术家群居生活,创作作为首要基础,力争建立完善深圳本土艺术生态,充分发扬深圳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做先锋艺术的试验田,聚集和吸
引国内外优秀艺术家们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使之成为中国先锋艺术的窗口,并成为一个具有美术馆功能的泛珠三角当代艺术的重要名片.
 
杜应红简历:

 
  1976年生于贵州遵义,12岁闯少林,没怎么读书,但是看过很多书,学过很多东西.当过多家媒体的通讯员,患了绝病却又活过来了.
 2000来深圳自学美术,当美术老师,创办了工作室、公司,迄今参加、策划了三十多个艺术活动。现为职业艺术家、深圳艺术网创办人、深圳艺术创库创办人。
 
 策划“反空降艺术计划系列活动”(深圳)
 策划创建“深圳当代艺术创作库”(深圳)
 主持“深圳创库艺术家邀请展”(广州原子空间画廊)
 策划“不要脸艺术狂欢活动”(深圳艺术沙龙第四回)广州LOFT345艺术空间
 参加“5X7照相双年展”(平遥、北京、上海)
 参加“太和画廊开业展”(北京)
 策划“QQ群聊当代艺术展”(深圳艺术沙龙活动第三回)(互联网)
 主持“都市群体”主题艺术活动”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
 主持“深圳艺术沙龙活动”(第一回)
 策划“中国画家五人展”(深圳)
 策划、参展“深圳艺术家2006新春沙龙展”(深圳)
 参展“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高校巡展”(贵阳、安徽、广东等)
 策划、参展“首届艺术、诗歌精品超市展”(深圳)
 参展广州三年展外围展“造城运动——我们在这里”(广州)
 策划“南方生活架上艺术展”(云南)
 策划、参展“蓝风艺术空间陈列展”(深圳)
 策划“本性难移,当代艺术展”(深圳)
 策划“刘伟力书画作品展”(深圳)
 策划“深圳经验,李恭舞作品展”(深圳)
 策划“瞿拥军书画作品展”“深圳”
 策划“深圳市环保创意作品展”“深圳”
 “诊”杜应红行为艺术展之“进行时现代艺术作品展”
 “诊”杜应红行为艺术之“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
 “诊”杜应红行为艺术之“关山月中国画作品展”
 策划“结”邓荣斌艺术作品展
  2005 策划“深圳艺术家向贵州贫困儿童捐资助学义卖”
 策划、参展“中国名家书画海啸赈灾义卖联展”(深圳)
 策划、参展“近墨者黑。行为艺术展”(深圳雕塑院)
 策划“沈桂林。吴创新作品展”(深圳)
 策划、参展“西部艺术通道美术作品展”(深圳)
 行为艺术活动“保护动物、人也是动物”(环遵义城一圈)
  2004 行为艺术系列活动“诊”(遵义·深圳)
  2000开始进行美术自学与美术教育工作
 

 
  接到采访任务,就开始搜集资料,从这些资料中看出来这是个艺术氛围很浓的创作团体.一进电梯,就看到诺大的电梯贴满了各式各样的标语[深圳艺术][当代艺术进社区][深圳艺术沙龙创作库][开放活动].出了电梯,映入眼帘的就是深圳艺术网,深圳艺术节等大条幅.进入里面就是艺术长廊,这里摆满了大概30个人体雕像,雕像背后的墙壁上则是相对大小的人体壁画,人体雕像统一曾现黄色,再往里就是各艺术家的自由画室,每个人拥有自己的创作空间,每个工作室都由自己主人装扮成风格各异的办公室.有的杂乱无章,里面扑满了画架,未完成,已完成的作品,构思图等.有的整整齐齐的摆放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有一两位画家正在专心致志的作画,从他们身边走过也不曾引起他们的注意.长廊里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长满羽毛的鸡蛋,有2米之高,面向观众这边全是黑色的羽毛.他的旁边放着两颗鸡蛋,用手去敲,有着和普通鸡蛋一样的质感,只不过他们够大,作品的主题是[远古]
   对于这样一个阅历丰富的人,同时也由于是第一次采访,所以心情很复杂,既兴奋又紧张.但看到杜老师走过来的样子,就把我给弄迷糊了,一身少林装扮,全身透露一股佛文化气息,根本看不出他是个与艺术有关的人,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少林子弟都与武术相关,根本无缘艺术.当我说明了来意之后,他很亲切的答应了我的采访.
 
 
以下记者简称J.杜老师简称D.

   J:
作为艺术家,在传统与当代文化之间,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D:
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停顿)传统是我们的一种思考和生活习惯.对文化一种态度.当代就是当下我们生活现状之下,也是一种生活和思考方式.我自己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话,我可能是扮演用艺术的方式介入生活,是艺术的实验者或者说是一个实践者

   J:
那您觉得深圳创库的艺术家分几个流派呢

   D:
流派这个词现在还很难说.暂时还谈不上流派.他们目前创作的时候都只是个体的一个探讨的艺术形式.它不是我们所了解的,所认识,已经成熟的某一个风格和流派.那么他们的作品是在各自的领域里面用他们各自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的基本特点是用当代艺术方法论去创作的.也就是说是一种先锋性的,实验性的,还有一种就是具有当代社会学意义的作品.
 
   J:
一般的艺术创作都是艺术家独立完成的,而深圳创库是一个群居式的艺术创作.您认为这种群居式的艺术创作有什么利与弊吗? 

   D:
群居?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经常谈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群居的时候呢,它会有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如果说是积极的,那毫无疑问它的影响就是积极的.那如果这种影响不是积极的,那它带来就会带来消极的方面.大家群居的时候,在创作上,整体来讲,它的这种创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可能是积极的,那么一些资讯或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就是积极的.有一种不积极的就是刚才我说的也许在这种相互影响之下.会抹杀或影响它自己的个体的创作风格,个体的个性

   J:
深圳是个文化混杂的城市,这座城市融合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文化,相对而言深圳本土艺术变得无从寻找,您觉得开发深圳本土艺术需要从什么方面着手? 

   D:
开发深圳本土艺术从什么方面着手,我想套用一位朋友前几天说的一句话'需要更多的人去做这件事,需要更多的人去做更多有关艺术的事,'那就是说:政府,他用政府的方式去介入;媒体用媒体的方式介入;艺术家用艺术家创作的方式介入;观众以他观众的方式去介入.不同的角色共同的参与到艺术之中.但是这一点介入的时候很重要就是,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及他们参与的一个高度,因为有的人是抱参与的态度,例如有的媒体,上次我就看到了深圳电视台播报的大芬村的某一个群众,那么他们在讲到这种现象的时候,他们其实也是参与了,从媒体的角度,他们是参与了,并且支持了深圳的艺术.但是他们没有站在一个美术室的意义上来进行报道.在我们美术室的基础上来看,画家的作品不存在一个实验性和当代性.可是他们为了要灌自己的一个名.给自己灌一个实验艺术或当代艺术的一个牌子或者说戴顶帽子.我认为这是对观众的一种误导.哪怕是他参与了艺术,我认为这样的一种种方式不是很积极的.所以我希望媒体客观公正 .那么他们怎样才能客观公正呢?他就必须建立在他的知识积累,应该以美术室的眼光来看待

   J:
那一般的媒体是为了报道,与艺术相关的知识了解就没那么透彻.所以很难从美术室的角度进行宣传. 

   D:
对对,我们需要的是更公正.更积极的媒体来介入,但是客观的讲,记者也是人,艺术家也是人,观众也是人,所以大家都需要共同进步的一个时间和平台.也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自己要很清楚自己的未知的距离

   J:
深圳是一个浮躁的城市,人们的生活节奏却是杂乱无序的,而艺术是需要静下心来去创作的,您觉得他们能否共存


  D:
在深圳这种特有的环境之下,我觉得他是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就是静下心来创作的习惯.他应该是在某一些艺术作品中具备的心理基础.主要是以美学,审美为基础的,比方说传统的中国画,书法,他们需要修身养性.需要安静下来,才能让他的画面去达到他需要的那种意境.可是当代艺术他不需要这样的心理.当代艺术它甚至可以是很浮躁,但是他的浮躁必须是建立在一个特定的基础.也就是说像我们今天的深圳一样,深圳是一个很浮躁的城市,那么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这个很浮躁的城市,用他很浮躁的心态,来创作这种关于浮躁问题的一个思考,那么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一定意义上是有学术价值的.可以探索,所以说并不是说在深圳这个地方就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而且不是说很优秀的作品都一定要安静下来,要按古人的那种心境来去做,只不过艺术家在这种状态下很理性的把握了自己的心态,以及社会浮躁的事态,艺术家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

J:创库是今年年初刚刚办的,那么它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什么呢?
 
   D:
快到一年了,发展方向主要是补充和完善深圳当代艺术生态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或者说是一个必需品,那么它的发展方向除了补充和完善深圳当代艺术生态的基础之上,还有几个概念就是当代艺术家,当代艺术库具有社会责任感,就是应该具有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这其中就有很多,比如说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当代艺术进社区,就是让这些想法.或者说是一种更前卫的思考方式,将这些作品带到社区去讲座.给大众进行当代艺术的这种普及.另外就是我们每一次的开放活动,会免费的给自由,愿意来参观的爱好者,观众,给他们进行展示和讲解,我们希望在我们的工作当中让更多的人逐渐的自然的去面对,和了解当代艺术,另外深圳的艺术家在这种职业化倾向状态下,我们有一个方向就是我们要创造一个职业和行业,就当代艺术家个体来讲,他是一个职业,因为他个人有必要去做一件具体的事,例如上班,才能有工资的基础上,才能有物质保障,他现在画些奇怪的画,我说的奇怪就是指当代艺术,非窗同,非传统就是有他自己独特的面貌和风格.以这种方式作为一个职业.
  
  J:但这种艺术在中国也是很难被大众接受的.

   D:
所以我们是在创造一个职业,所以创库里面的很多艺术家都是职业艺术家.他们没有做任何其他的事,就以创作这样的画来作为他们生活的基础,那么这是一个职业,加起来以后我们就会创造一个行业,就在创作当代艺术的思考,创作,收藏,研究,创作就是这样的一个系统,一个行业.那我认为在当代艺术这一年来,以后将走下去的路,我们都会坚持这样的原则,这个过程当中,这样的价值也都充分的得到体现,就我刚才说的艺术家生态的建立和完善.艺术创作库和艺术家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另外一点就是创库艺术家的这种职业化倾向.
 
   J:
创库建立一年多了,您有什么心得和感受? 

   D:
有什么心得?[沉思一下]讲到这种事情,其实故事很多,心得也很多,我想简单的总结就是.一个是在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就是在行为艺术和先锋文化艺术的创作和推荐上,另外一个就是乐趣无穷.就是在任重道远的基础上乐趣无穷.而且不断的有很多,艺术家也好,文化人也好,,一些普通的观众也好,政府领导也好,媒体也好,他们都在介入,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和支持.在其中发生了很多故事,都会让我感觉到很有活力,很有激情,也会觉得很有趣味.
 
   J:
那您可不可以具体的举一个例子呢,就是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沉思...... 

   D:
举个例子,....有很多感人的事,前一段时间有个老人,通过我们的网站深圳艺术网,找过来,在蛇口那边很远,打电话给我,然后说他想要到这里来参观,我刚开始并不知道他是一位老人,于是我告诉他公司的地址,该怎么过来,乘车路线说的很清楚,我以为他开着车,而他来的时候我发现他是一个老人,并且手里拿着很多东西.都是书,他是从蛇口那边走到我们创库的,而且一个60多岁的老人家从一楼走到创库[编注;创库在7]并且还非常有精神.神采熠熠,聊起来才知道老人家以前是广东博览会的艺术总监.60多岁的老人家对艺术这么有激情.他的生活状态和我们交谈的一些内容.这写东西都是我们平常在一个普通的老者身上是找不到的,那么我们创库为什么有这种魅力,让他这么远走过来,从香港走过来.
 
   J:
他一直走过来的,没坐公交,没打的?
 
   D:
没有,他一直走过来的,他不是穷人,他的这种方式很让我感动,另外就是在创库创作过程中有很多领导,比如说文化局的局长,文联主席,南山区区长[编注;创库在深圳南山区]副区长,文产办主任,等等很多,包括很多媒体,例如凤凰卫视,深圳电视台,南方都是报,深圳特区报,等等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热情和鼓励,并且这些报纸和宣传全是免费的这些事情都让我感觉到深圳艺术,深圳先锋文化,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J:
深圳艺术流派应该在很长时间以前就形成了吧? 

   D:
应该说自古到今都有不同的圈子,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圈子,比方说以前吟诗作赋的,下棋的,他们都有自己的道友,例如U2的这种灯光的圈子和摄影的圈子.模特的圈子.我们在做这个当代艺术的圈子是在2000,是我参与这个圈子最早在2000,最开始认识一些朋友,慢慢的大家觉得志同道合.有些各种各样的想法.逐渐的开始热情了,2000年的时候有7个艺术家做了一个展览,从哪个时候开始,也就是说,民间的当代艺术开始有一点点规模了.知道2004年的时候,有更多的人.20几个人,就是我们一群朋友.当时一位女艺术家策划发起了一个深圳当代艺术联.从那个时候开始,深圳当代艺术又向前走了一大步,2005年的时候,我在南山这边做了一个空间,叫南方艺术空间,当时兆斤毫 策划很多活动,去北京,云南邀请一些艺术家到这边来进行交流,这断时间内,我们又做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比方说深圳第一个有规模的,正规的,最具影响的一个行为艺术展,就是我和吴卫在2004年在深圳做的,创库还没做之前就创建了一个深圳艺术沙龙.就是一些前卫画家经常在一起进行学术讨论,.找一些地方进行作品展,2005年底,2006年初,我们就在做深圳艺术沙龙.我希望我们的艺术沙龙有更多的人介入进去,比方说有想法的一些设计师,摄影师,甚至一些生活普通的观众,只要对当代社会可以用个人的方式提出一些思考的.和创作一升亿2作品,大家都可以到沙龙里面去探讨.

   J:
一般的艺术展览或多或少都会收取门票,就算是工作人员的工资也要有基本保障,而创库不收门票是为了什么?这样做对创库有什么利弊? 

   D:
创库的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展览来做到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学习,.了解大家的作品.你们老板郭先生也提过这样的建议,希望我们能收取一定量的费用,让大家有一种参与意识,所以今天我也采纳了,今天我们会象征性的收取一元钱.当然不是从经济效益来考虑的,希望大家有一个互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仍然坚持免费的原则.我觉得收费与不收费都不是很重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怎样来达到一个艺术传播者,艺术创造者,让观众成为艺术的享用者,如果达到这种程度,收费就没什么必要了

   J:
那在创库的创建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D:
困难就太多了,我刚开始和两三个人做这个事的时候,跑了很多地方,因为这是一个废弃的旧厂房,我们清理垃圾都清理了40多次,后来才知道这个厂房的产权非常复杂,是一个非常荒唐的奇怪的官司.在这个过程当中,和厂房的协调,手续,跑了无数次,也受了不少气,吃了不少苦,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的推翻自己的作品,寻找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因为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也没有任何单位给予我门之前的支持.
 
   J:
那您中途有没有想过放弃呢? 

   D:
有过困难,但从没有想过放弃.就像生一个孩子一样,生下来了,发现他是有问题的孩子,是想办法去解决他,医治他而不是放弃他
采访就这样结束了,很轻松,没有压力.从杜老师身上看到了很多对未来的憧憬,对艺术的执著,对艺术的热爱.

    采访就这样结束了,很轻松,没有压力.从杜老师身上看到了很多对未来的憧憬,对艺术的执著,对艺术的热爱。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