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校:用相机讲故事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秦军校:用相机讲故事

    发布者: 纸飞机  发表于 2013-9-10 17:31 分类:新闻纪实 查看: 11507 

    摘要: 秦军校:用相机讲故事 秦军校,著名人文摄影家。汉族,新客家人,现定居深圳。擅长拍摄民俗、纪实类。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助理会长、博学会士、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员、广东 ...

秦军校:用相机讲故事


 
     秦军校,著名人文摄影家。汉族,新客家人,现定居深圳。擅长拍摄民俗、纪实类。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助理会长、博学会士、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咨询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函授学院深圳分院教授、中国图书出版社社长、港深珠澳摄影联盟主席、《港深珠澳摄影报》总编辑。

出版:

2013年:《我在三都过端节》中国图书出版社
2010年:《地坑窑院——中国人最后的“穴居”式民居》,荣获“PIP——凤凰卫视优秀摄影画册奖”第一名。 中国图书出版社
2005年:《为小脚女人留影》,中国图书出版社
2005年:《终结小脚——中国妇女缠足考》,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年:《红白喜事》摄影画册,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0年:《婚俗与丧俗》大型纪实摄影集,中国摄影出版社

荣誉称号:

2008年:荣获“广东摄影50年突出贡献摄影家”称号
2006年:荣获“中国摄影50年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称号
2011年10月:纪实摄影作品被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收藏。
2011年6月:纪实摄影作品被深圳华·美术馆收藏。
2010 年11月:《终结小脚——中国妇女缠足考》从近五千本摄影书籍、画册中精选出并被编入《摄影好书选集》,被台湾摄影博物馆收藏。
2010年9月:被邀请参加“深圳黑白典藏摄影24人展”,其作品在深圳华·美术馆展出。
2010年:被邀请在上海参加全摄影画廊“夏至”收藏级作品摄影联展。
2008年6月:在深圳市民中心艺廊举办“历史深圳”个人摄影作品展。
2006年:《红白喜事》、《跨世纪的中国最后一代小脚女人》作品被河南博物院收藏。
2004年9月:倡导和推进了“人文深圳”摄影联展,并在第四届“平遥国际摄影节”上展出
2004年1月: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被邀请前往台湾参加“千禧之爱” 大型摄影展,参展题目“红白喜事”。
2003年12月:被邀请参加广东美术馆“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大型摄影展,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2003年9月:被邀请参加第三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参展题目“红白喜事”。
2002年12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终结小脚——跨世纪的中国最后一代小脚女人”摄影展并举办研讨会。
2002年9月:作品“关注麻风岛”被再一次邀请参加中国首届“都匀国际摄影博览会”。
2001年9月:被邀请参加首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参展题目“关注麻风岛”。
2001年:被邀请在北京参加“中国影像——痕”摄影联展。

     有人说:一个纪实摄影师和文献摄影师就是要终生耐得住寂寞,他们的工作通常是以10年为一个单位在进行,或许生前还不被人理解,但最后,他的价值是会得到认可的。他怀着极大的兴趣,持续关注着终将演变、即将消失的中国人文景观、中原地区风俗民情及汉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拍地坑窑院花了二十年,拍小脚女人历时十八年,红白喜事近二十年,并且至今还继续坚持拍摄将要消失和既将演变的这一类题材。他的坚持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民俗的源远流长,内涵深刻。多年前就曾经采访过秦老师,他不喜欢被人称作“大师”,一直以来他都自认为就是一个纯粹的人文摄影工作者。健谈、热情、亲和力十足是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在采访中,他反复提到他只是在用相机讲故事,仅此而已!

中国影像网:了解到您是一位著名的人文摄影家,擅长拍摄民俗、纪实类的摄影题材。那您拍摄的主要是哪些民俗或者 什么类型的照片呢?
秦军校因为我生长在汉民族这个大家庭里,自然而然,我就会去关注汉民族的民俗民风。所以拍的也恰恰是中国汉民族的民俗题材。从摄影的角度讲,少数民族也有少数民族的民族大事,比如我前不久刚出版的摄影画册《我在三都过端节》,在我们国家56个民族中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水族。它现在是少数民族,但是它是远古时期从河南随州迁徙到贵州的,后来逐渐的演变成了少数民族。于是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俗民风,而三都是水族唯一的一个自治县,占有了整个水族人口的三分之二。他们在发展中自然而然的被汉化了许多,但是仍保留着其古老的一些民俗传统。汉化这个概念在所有少数民族当中都有,无非就是程度大小的问题。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