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写在前面的话:这次颜志雄从北京赶到深圳拍楼盘的商业广告片,笔者也有幸跟着跑了两天,两天的感触很多。他的敬业精神,深深地印在每一个旁观者的心上——“拼命”。看着他跑上跑下,在水里来回的穿梭,一会跪着一会 ...
写在前面的话:这次
颜志雄 从北京赶到深圳拍楼盘的商业广告片,笔者也有幸跟着跑了两天,两天的感触很多。他 的敬业精神,深深地印在每一个旁观者的心上——“拼命”。看着他跑上跑下,在水里来回的穿梭,一会跪着一会蹲着一会整个人就直接趴在地上甚至就是直接的趴在水面上,看着觉得特别的感动。现场气氛特别热烈,能明显的感觉到他 的灵感迸发,越拍越开心,越拍越有劲,他的表情、神态、动作都振奋人心,整个现场感觉很兴奋的状态,很有干劲。而这些也只是粗略的概括…… 颜志雄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男,汉族,1979年生于湖南衡阳。美术科班出身,自幼学习国画、油画,大学主修艺术设计,精通电脑数字处理技术。2001年涉足摄影,涉及人像、纪实、风光等多个领域,曾任多家杂志画报艺术总监、摄影师,与众多一线专业摄影杂志及时尚生活类杂志有合作,现主要从事商业广告、艺人写真、创意人体摄影,作品在中国及乌克兰、法国、比利时、香港、澳门等国际影赛入选并获奖达七十多项。
【获奖•参展简介】
2006年 《红颜》、《家园》获2006奥地利超级巡回摄影大展金牌、银牌
2006年 《白日梦》获中国第十一届人像摄影大赛创意类金牌,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6年 《灵舞》获中国第十一届人像摄影大赛时装广告类金牌,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6年 《天际落霞》获第五届“影像中国”全国摄影艺术大奖赛银奖
2006年 《裳舞》组照 获首届中国中华百姓衣锦摄影大展收藏奖,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6年 《废都》系列、《青原》系列、《跃》系列
参加2006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中国实力派摄影师联展
2006年 《城•城》系列参加2006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大师当新三人展
2005年 《养蜂人》组照 获首届中国蜜蜂文化节“蜂之韵”专题摄影大赛金奖
2005年 《废都》组照 获首届佳友在线人体摄影大赛一等奖
2005年 《朋友》获首届中国环保美术书法摄影大赛摄影组银奖,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2005年 《天•地•间》入选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
2004年 《韵》入选法国梅利埃•马耶电影摄影俱乐部第25届国际摄影沙龙
2004年 《X年X月X日的那场灾难》、《生命强音》获比利时国际影展F BFFK C 奖牌
2003年 《浮光掠艳》获第十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FIAP勋条奖
获2003中国湖南汽车博览会“中南照相器材市场杯”摄影大赛一等奖
2003年 《心动•影动》、《心门》、《朋友》入选中国•上海第七届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展
2003年 《红门塑像》获“卫士之光”中国公安系统摄影大赛二等奖,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2003年 《窗外来的喜讯》获中国福建省首届民俗摄影大赛二等奖
2003年 《生命强音》、《童年》入选乌克兰熬德萨州第二届国际摄影展
2003年 《早晨你好》《天伦》入选法国梅利埃•马耶电影摄影俱乐部第24届国际摄影沙龙
2003年 《热茶》、《问候》入选香港第37届国际摄影沙龙
2003年 《天伦》入选香港第58届国际摄影沙龙
用激情燃烧摄影
——颜志雄访谈
说到人像摄影就不能不提到
颜志雄 ,他是一位年轻多产的摄影师,喜欢用图像表达个人内心感受,作品风格不定,除了好片不断,文笔也很好,偶尔在文字间漫步,感情细腻,文字优美,他的笔名是茕影, “当阳光不再灼热,当风还不那么劲虐,岩石的肌理变得厚实,地面的落絮开始柔软,于是,丛林的色彩突然缤纷,一切便是——梦中的白桦林!秋天是季节,是颜色,是心情和思绪”——这是他为作品所配文字的节选,看看这优美的词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副美景。当他在拍摄时内心充满美丽的图画,当然就会出好片。
他的头发有点长,随意的打扮,亲切地笑容,随和的性格,大家是不是都开始喜欢他了?
2007年11月18日 —— 2007年12月28日 颜志雄摄影作品展解读 谈到这次在北京题为“渡”的作品展,颜志雄说到,这次作品展的主题是——渡,内心的超度,因为每个人内心都会有心结,而这个心结都需要找到突破口,释放出来,这次展览就是希望人们能够超越自己,释放自己,迎接新的东西。
这次展览的作品中模特的动作都是差不多的,是一个心结的符号,只是画面背景的不断变化,而那些不同的背景也就代表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古镇老街、摩天大楼、雪域高原、草原,而这些不同的背景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这些基础上表达内心的感受,是心境的一种图像表现,用图像的形式表达——人性的一面。
对人像摄影的诠释
记得关于人像摄影,他这样说过——“人像摄影不仅仅是形,更是神,或者又是思索和感悟,还可以是一种认识和心境的表达”。
颜志雄的很多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表达的是他心目中事物的样子与状态。在他看来,不论是人像摄影还是其他的风光摄影或是纪录摄影,都是用图像的形式表达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比如拍摄人像,可能现在的关注点在人,就会对人物加入一些个人的感受,人物本身的样子只是一个模子,而他在拍摄的时候就需要在这个模子上翻新变化,拍摄出他心目中的人物形象。
人像摄影也会根据需求的不同,拍摄目的的不同有所侧重。如果拍摄对象是客户或是商业领域的客户,就会在忠于拍摄对象的基础上,通过我们的摄影手段尽可能让他还原、提升、美化,挖掘每个人不同的属性,表现出拍摄对象的特质,更多的表现他个人;另外一种是个人创作类,这就是纯粹的个人理解与发挥了,拍摄对象的外貌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摄影师个人的感触,这个感触带来的另一种美感或是需求上的东西,这个时候需要的就不是按照大众审美要求来定义,需要的是个人的理解与表现。
好片的出炉有很多条件需要满足,天时地利人和,更何况还有很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硬件软件都不能少,主客观的条件都要具备,作为一个职业摄影师,合适的表现对象、场地、灯光、服装道具,这些客观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第一个技术是外在的技术,熟练的操作相机、布光、测光,还要有理论美学的基础,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就是个人的经历感受,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就会伴随着不同的认识,这些成长的经历就会转化为每个人对事物的不同的衡定标准。这些标准也是一种技术,一种表达技术,表达你所要表达的载体。
比如一条石板路,没有走过就不会感知其中的坎坎坷坷,只有走过才会有实实在在的感受,感受石板带给脚底的质感,才会真实感受到这条路带给人的损伤,才会有更深的认识,当举起相机表现这条路的时候就会加入我的感受和认识,表达的东西就会有很大差异,所以说技术是要分两层的,经历过后,沉淀下来,反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