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信乐——书写婚纱摄影行业的骄傲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黄信乐——书写婚纱摄影行业的骄傲

    发布者: U2-2  发表于 2011-4-8 13:58 分类:影楼精英 查看: 7632 

    摘要: 前记:2005年“第二届温州市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的名单上,出现了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温州“薇薇新娘”婚纱摄影集团总裁黄信乐,同时,他还出任了温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一职。在中国商人之家温州拥有如此高 ...


 

薇薇新娘董事长黄信乐访谈

 

周:先说说您的摄影经历吧?

黄:在回答这个之前,我谨代表温州薇薇新娘摄影公司向《中国制造》编委会说一声感谢,对你的采访也表示真诚的感谢。

我从1983年就开始接触和学习摄影,因为很小就喜欢这门艺术,觉得很神奇。那时想的有好多的相机玩,没想到现在会有这样一家略有规模的影楼,有这么多很好的相机。在学摄影中我体会到摄影的乐趣,世上事就怕你没有兴趣,我对摄影是越学越喜爱,越喜爱就越爱看书、学习、研究这门学问。1991年婚纱摄影在上海已经初显端倪,我觉得这是个巨大的商机,于是我来到上海王开老师那里学习婚纱摄影,并回到温州开了第一家婚纱摄影店,其间还到厦门大学进修工商MBA专业两年,在98年创办薇薇新娘至今。

说这些话题是因为跟我的摄影经历是有紧密关系的,因为我的摄影经历和我的经营总是同步的,我的摄影基本上以人像为主体,而影楼则提供给了我最大的平台。1997年我在杭州举办了‘黄信乐摄影作品展’,2002年,温州市摄影协会还召开了‘黄信乐现象研讨会’。可以说,我的摄影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伴随我经营的足迹一起成长的。

 

周:1998年成立薇薇新娘,到现在已有7年,您一直打的是什么口号?

黄:可以这样说吧,我从经营婚纱影楼开始,我的定位就是做市场的领导者。倩梦是温州第一家婚纱影楼,马上有一大批跟进者。98年倩梦升级为薇薇新娘的时候,我们又开了第一家专业化、精致化、现代型、超大型婚纱影楼的先河。把竞争对手甩开了近两年的差距。现在,温州市区婚纱影楼由原来的20多家只剩下4家,而薇薇新娘占到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我们靠的就是我们的胆识和远见。一直以来,我们的口号就是:要做就做最好的。

 

周:在众多的婚纱影楼中,薇薇新娘区别与其他的影楼的地方在哪里?

黄:差异化。不论是广告诉求还是品质服务,我们的主张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薇薇新娘是温州第一家引进全数码的影楼,目前的薇薇新娘的50亩楠溪江全景式摄影基地在浙南又是第一家,在人员技术设备等硬软件配置上,我们一直处在前沿地位。

 

周:薇薇新娘是以什么方式吸引顾客消费的?

黄:这个周题要从两方面回黄。其一从传播角度上讲,薇薇新娘在温州地区的知名度最高,美誉度最高,尤其在新人的亲友间口碑最好,基本上我们60%新人是亲友介绍过来的。其次,从品质消费的角度上看,我们提供的服务、技术、照片整体质量都是比较高的,给消费者的感觉就是物超所值,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

周:您的多数时间都花在经营管理上,那么还有时间搞创作吗?

黄:好像一直以来,这是个困扰我的大问题,但随着近几年公司健康的发展,管理框架成型和管理层的稳定,公司基本上已经走向正轨,我的个人时间就相对宽裕了些。近两年外出创作和牵手业内朋友来温州创作的时间也就多起来,去年联手《人像摄影》杂志搞了个“中国人像摄影十杰-爱在楠溪江”创作就很成功。但对于一个热爱摄影的人来说,很多时间是挤出来的,我常常就有这种感觉。

 

周:有实力的摄影师不一定能成为成功的商人,那么您之所以在这两者间能取得平衡是因为什么呢?

黄:我个人觉得还是热爱。热爱这个事业,热爱这个行业。不是什么事都非要二者必其一,好在我选择的是影楼而不是开一个服装或皮鞋厂,这两者在国内都是有名的。我选择的行业与事业是相关的,在创作中可以为经营提供思路,打个比方,最简单的就是样片的创作,有些可以不用请人来拍,自己拍就可以了,省钱(笑)。其次是利用创作机会到国内知名的兄弟影楼学习和交流,这个非常重要,有利于我们行业的推动和发展。

 

周:您现在拥有多种身份,“全国人像摄影十杰”、薇薇新娘摄影公司董事长、温州鹿城政协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等,平时又热心推动旅游产业等,为什么这样热衷于社会活动呢?

黄:我觉得企业家的责任就是要为社会创造财富,其实企业家的财富也是社会给予的,必要的回报社会是一个企业家的职责。我热衷于社交活动,是因为可以从温州知名的企业及国内不同的群体中学到更多的市场、经营、管理、品牌方面的经验,给温州薇薇新娘注入更强的活力,在这方面我只做出了一小部分的付出,而社会给予我很多的荣誉,让我感动。

 

周:准确地说,您怎么给自己定位的?您更希望别人怎样称呼您?

黄:首先是一个摄影家,再就是一个企业家。至于我喜欢别人怎么称呼,应该是这样吧,比如我的师长就会叫我小黄、信乐。我的同仁就叫我:阿乐。师弟叫我大哥,员工叫黄总,学生叫老师,至于你,你想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吧。

 

周:最后,您对《中国制造》这本书寄予什么样的希望呢?

黄:怎么说呢。我希望的《中国制造》首先是一本好书,好书才有观众,才有掌声,才有市场。有市场才可以生存,发展,成为一个品牌。要知道这是一个品牌消费年代,对书本身也是如此。其次,《中国制造》要体现‘中国’水准,这是一个很大的字眼,请你们善待,而不要辜负和随意待之。最后谢谢你及《中国制造》的关注。

 

浏览更多黄信乐作品请点击:http://www.199u2.com/home.php?mod=space&uid=3939&do=album&view=me&from=space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