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崇岳: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同一个世界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何崇岳: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同一个世界

    发布者: 濑户  发表于 2012-4-13 17:26 分类:自由摄影 查看: 7479 

    摘要: 何崇岳: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同一个世界 何崇岳简介: 1960年8月 生于中国北京 1984年 开始摄影和展出作品 个 展 2008年10月 西班牙瓦伦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计划性生育》策展人:Lupe Frígols 2008年06月 北京华艺莎艺 ...


何崇岳: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同一个世界

何崇岳简介:

19608月 生于中国北京

1984年 开始摄影和展出作品

个 展

200810月 西班牙瓦伦西亚当代艺术中心

《计划性生育》策展人:Lupe Frígols

200806月 北京华艺莎艺术中心

《计划性生育》策展人:王南溟

200710月 美国亚特兰大KIANG GALLERY

A BILLION TO ONE

群 展

200911月 《景观 - 静观》中国当代摄影专题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905月 《看真D.com》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广东美术馆

200901月 西班牙 FOTOENCUENTROS 摄影节

《计划性生育》策展人:Lupe Frígols

200803月 休斯顿摄影节

《中国/ 转变》

200712月 北京宋庄原创艺术中心

《当代艺术的21个案例》策展人:王林

200709月 北京798艺术区 红星画廊

《走向后纪实》策展人:高铭潞

200707月 北京环铁时代ART美术馆

《黑白现实主义文献展》策展人:江铭

200705月 北京798艺术区 706工厂

《无边的现实——当代影像展》策展人:冯博一

200608月 印尼雅加达 VANESSA画廊

《始乱终弃·2006中国当代社会学图象》策展人:叶永青

200604月 北京798艺术区零工厂

《始乱终弃·2006中国当代社会学图象》策展人:叶永青

2005/2004/2003/200109月 山西平遥国际摄影节

公共收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冉冉飘起的炊烟,堆放整洁的柴火,自家酿制的醇香黄酒,慵懒地躺在地上打瞌睡的猫猫狗狗,欢坐在一起闲聊畅饮的客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进入了一家农家小院,在享受最原汁原味的生活调调?其实,这是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著名摄影家何崇岳的家兼工作室里正举行着一场别致又充满温馨亲情的聚会。

在都市之中保留着农家小院的别致情味,在自家客厅里摆满了中国各地常见的那种典型的计划生育宣传画,使人不禁佩服这位摄影师的特立独行,也一眼便知他所关注的焦点。

早期的何崇岳专注于自然风光的拍摄,但是近年来,他却把镜头对准种种社会现象,予以揭露和批判,成为所谓“后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何崇岳在创作

何崇岳最引人注目的系列作品是他用一年时间在高速公路旁和乡村中所拍摄的计划生育宣传栏。

2007年开始,何崇岳到乡村去拍摄这些计划生育宣传栏,这些宣传栏分布在高速公路旁和乡村中。从这些宣传栏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宣传口号,诸如: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一个女人一片天,老有所养享晚年;谁家要想快致富,少生孩子是条路;落后观念不改变,损国误己人更穷;计划生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以上的口号出现在农村的计划生育宣传栏上,这只是一部分,现在被何崇岳一张一张地拍摄了下来,并组合在了展览中。其实在中国各个地方,类似这种大同小异的宣传栏还有很多,类似的这种口号还有不少,尽管宣传栏上的计划生育口号写得冠冕堂皇,但都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多生孩子的社会根源。在那些农业生产力不发达的地方,生男生女肯定不一样,少生孩子与家庭福裕也没有必然的联系。生女儿家里没有劳动力,这个时候计划生育怎么会使家庭富裕;而计划生育政策最大的负面性就是直接造成弃女婴而为了再生男孩的恶性循环,然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些都是何崇岳在面对计划生育宣传栏时所作的感叹,所以何崇岳不仅仅是在单纯地拍这些宣传栏,而是带着一种问题意识去记录这些现象。他用这组图片告诉观众:我们如何看待这些计划生育宣传栏,计划生育作为国家政策到底有多大的合理性及其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的手段有多大的正当性?

何崇岳认为,计划生育最大的负面作用就是,直接造成丢弃女婴现象和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很多落后地区的家庭为了生一个儿子,不惜丢弃女婴,以换取生第二胎的机会。 “12年以后,中国将有3700万到4000万的男孩儿找不到媳妇。这是什么概念呢?整个香港人全都变成男性,再乘以七。”一胎化的严重弊端,导致性别比失调。

社会老龄化是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之一。在关注计划生育的系列之后,何崇岳顺理成章地把注意力转向人口老龄化问题。

为了这个新的系列,这位51岁的摄影家背着沉重的老式胶片摄影机,遍访河北、山西、四川、云贵等省乡村,边调研,边拍照。他把村里老人召集起来,在当地具有特色的民居、寺庙或者自然景观前合影。

何崇岳说,这些人经历了疯狂的“大跃进”年代、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以及动荡的“文革”岁月。他们虽然也见证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但是并没有享受多少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现在他们老了,只能靠子女供养,没有城市老人享受的退休金和福利房,至今生活在低矮破旧的房屋里。然而这代人,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的最后一代了,因为他们是一生下来就在这块土地上老做医生的人,他们的子女,大多已经抛弃农村投奔城市了。

看过罗中立巨幅油画“父亲”的人,都会被画中那张布满车辙似皱纹的古铜色老脸所感动。何崇岳的照片则是那些善良、朴实然而贫穷的“父亲”以及“母亲”的群像。他说,“我用影像纪录了这些老人的生存状态,呈现在威权主义和消费主义双重统治下的中国发出的呻吟和痛苦表情,激发人们对弱势人群的关注。”

如今,当代纪实摄影已经进入后现代主义精神的阶段,形成了后纪实摄影的体系。他们通过纪实来了解当今的社会,了解生活环境,并超越纪实本身来揭露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他们区别了假纪实和空报道,使纪实摄影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面。这也许就是后纪实所带给我们的思考。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同一个世界,这便是其中的真正含义。感谢何崇岳,让我们对现实看得更清。

作品赏析:

《计划性生育》

《人口老龄化》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