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那是一个午后,在王卫东的办公室,看着电脑里美丽的图片,我们开始了一场没有笔没有纸非常随意的谈话…… Z:说实话,我接触摄影的时间很短,不清楚你的情况,你能讲讲吗? W:我在中央美院学绘画专业,画了十几年 ...
那是一个午后,在王卫东的办公室,看着电脑里美丽的图片,我们开始了一场没有笔没有纸非常随意的谈话……
Z:说实话,我接触摄影的时间很短,不清楚你的情况,你能讲讲吗?
W:我在中央美院学绘画专业,画了十几年的画。学绘画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我对色彩的东西比较敏感,另一方面就是画画对文化课的分数比较低。如果我其它课特别优秀的话,没准可能就会去学中文了,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文学和社会学,以前也写过诗歌,随笔,但那都不能成为什么规模。接触摄影应该是十年前,90年第一次接触单反相机。绘画和摄影本身离得就很近,只是操作技术问题,也并不复杂,剩下的可能就是他的灵气,涵养,比较内在的东西。不同的可能是构图,色调的控制,包括所表达的内涵和创意。最开始确实没有想到把摄影作为职业,只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偶尔翻翻书,查查资料,更多的是拜读名家作品,主要看自己感兴趣的图片,然后受他们的影响和吸引,才会越来越靠近。
Z:结果最后没成为文学界一份子,也没当个画家,反而弃笔拿起了相机。
W:在中央美院进修几年,收获也蛮多。后来就面临一个择业的问题,我没有选择条件,客观来说是社会和用人单位来选择我。虽然我也可以去做平面设计师,或者一天临摹十张蒙娜丽莎的画像,机械地画这些商品画,但作为职业画家来说,就是真正靠绘画来生存,还真的是粥少僧多,人多桥窄。当时设计师的需求量比较大,这个我也学过,但摄影没学过,所以也并没有信心做摄影师。那段时间我每天就翻报纸看招聘信息,差不多三两天都呆在住处等消息,又没有什么人来往,一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去菜市场问白菜多少钱一斤。(笑)所以那时特别担心自己会不会失语,特别渴望有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就行。当时有一个朋友看到一家摄影公司的招聘广告,他就让我去试试摄影师,我拿了点片子给他们看,还算是满意,之后也没考虑我是做摄影师还是助理,就说你明天来上班吧。第一次上班发给我一个马尼亚相机,我根本不知道快门在哪里,也不知道胶卷怎么装,因我以前用135相机,120从来都没碰过,搞得我很突然。幸运的是,我遇到的人都挺好的,不懂的地方都教我,第一天解决了怎么装胶卷,快门在哪。
Z:找到了工作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何况还是自己喜欢的。
W:是啊,所以后来做摄影师一直感觉良好可能就是开端的良好。上班才20天,统计下来我的业绩是所有摄影师中最好的。因为顾客的前期消费并不高,当时就搞了一个活动,通过给他们拍完之后,她们的选片量是多少,这倒是能真正考验一个摄影师的技术能力。所以,我有一种脱颖而出的感觉,确实我拍的片子客人都比较满意,老板对我说干得不错,第一个月工资给了我一万。坦白说,我刚到北京时找工作的生活标准才800块,我算了一下,一个月的生活费基本还是够用了,当时期望还真不高,所以第一个月领到的工资让我觉得摄影这么赚钱,(笑)
Z:什么时候想到要出去自己单干的?
W:我大概做了两年,是这家摄影公司中资历最老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因为我跟老板关系处得还挺好。之所以出来也是有一些客观原因,我其实不是一个特别有追求的人。当时我的待遇也不错,而且他们也是在逐步地提高我在公司的地位,从摄影师做到摄影经理,再到整个公司的总监,但也正是因为做了这个,觉得高处不胜寒。如果只做摄影师的话,可能做的时间更长,因为我只要拍照不用管理,做艺术总监就要考虑到公司形象,销售和策划,很多东西都要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每次都能达成统一还好,但这不可能,你跟老板跟其它经理肯定会有一些观念上的冲突,冲突之后大家难免有一些隔阂。我当时确实也做得很累,如果这样,还不如自己做。
Z:刚出来是怎么施展拳脚的?
W:我跟另外两个朋友承包了一个别人做不下去的影棚,主要还是做人像,因为我们当时觉得婚纱店都被台湾人一统天下了,而且投资比较大,风险比较高,比较保守的方式还是个人艺术摄影这种。在天时地利都不太好的情况下,刚起步时已经有几家公司在北京做得非常好。我们原来在王府井,现在又在远洋德邑,很多客人都很奇怪,把影棚搞在这里,谁来啊,我说当然有人来,因为当时我们的口碑很好,经营方式跟传统的不一样,不像别人一样都把工作室开在热闹的街上。我们一直把影棚和总部设在写字楼,环境比较清静,把窗口和约单点放在商场,大家可以在那里看到我们的作品,然后在那里签单,再到我们影棚来拍照,这一块做得比较特别。第一年赚了第一桶金,第二年我们就在上海、天津开了分店,我们没有连锁店,不是连盟,都是主动合作,以前开了七家分店,最远还做到了莫斯科。也是因为天时、地利的原因,后来有几家都把股份撤掉了,现在主要是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四家。我们下一个目标也是考虑加盟。
Z:拍个照还得跑那么远,顾客有没有这个耐心呢?
W:应该就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因为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摄影这个东西不是日常效果,她们不会在意它远不远。我还有一个经营方式就是绝对不在同一个城市开分店,每个城都只有一家店,我在北京做摄影有九年了吧,很多人都说你怎么不开一个分店啊,我说没那个必要,虽然说北京有多大,只要她想来镜界摄影来拍照,就不会在意这个。它不像买白菜,因为摄影的话,可能一年,可能几年才选择一次。当然交通便利也很重要,我现在选的地方就在二环边上,从三环四环来都很方便,对于有车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比市里交通更方便。
Z:价格属于什么档次呢?
W:从价位来说,我们跟北京其它一两家应该属于一类价格吧,差距比较悬殊。那天还有个来卖广告的人说,要给我做一版的广告,我说你怎么让我做一版的广告,我们最低消费都是千元以上。他们那儿打的都是特价180,120的,我的广告要是放在那儿,谁来找我呢。而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的广告放在这里就显得很不合适。
Z:在你拍商业摄影的这些年里,让你印象深刻的拍摄是在哪一次?
W:作为职业摄影师,说印象深刻的话,应该是反面的。有时候拍的模特是客户指定的,有些模特很难接受,就比较头痛。有一次在上海签了一个大单子,当时给我看模特卡,没什么问题,见了本人,差距太大了,其实根本不是职业模特。因为现在很多模特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找一些留学生来客串,拍摄起来就障碍重重,特别麻烦。所以,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之前费了很大的心思,租用的场地,包括一个小型飞机,都是难得使用的道具,我反复跟客户探讨拍摄方案,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结果模特不符合,还好拍出来的片子还算满意,一般不是职业模特的话会让你更累。我客观地给自己评价,应该是一个很敬业的摄影师,每次我一拿起相机,面对我的拍摄对象时,肯定是全身心投入的。
Z:在摄影师当中,你属于比较低调的,对一些评选活动都不参与。
W:是,都没考虑。进入这行业后一直在工作。我觉得对于很多人来说,参加比赛可能有很多目的吧,一是交流的目的,另外就是希望能得奖,这可能对个人或者企业有很好的影响。确实我对这方面不太敏感,既不回避这件事,也没有特别关注,差不多这么多年也就这样过来了,也没获什么荣誉。就一次是有一个摄影年鉴,也是要稿,我给了,没想到还评了一下,给我评了一个铜奖。可能是很少参加这些活动,包括有人会问我,你是摄影家协会会员吗,我说我不是,甚至有客户问,你有摄影师资格证书吗,因为当时跟我们的合作分店注册时需要摄影师资格证才能注册,否则就不给办。
Z:在拍摄行为上,你有没有违背当时人们的思想,做一些比较“出格”的事?
W:公司刚成立之初,在商场做的第一次人体摄影展,实际上这是一件商业行为。当时还有一个电视台采访过我,问我为什么把人体摄影展放在商场里,很多人都觉得这个不科学,我觉得这个应该让更多的老百姓来认识和了解,它本身就不那么神秘,不那么玄之又玄,为什么总把它放在一个神秘的位置。现在也确实不光是在商场里可以放人体片,很多室外的广告片已经接近人体片了,像在国外,很多护肤品广告和香水广告都是人体的,只是中国确实是有一种传统意识吧,一方面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背景,一方面是封建传统意识造成的。其实当时我就想,这个东西它是有审美价值的,就终究会被人接受,现在做可能会超前一点,但是只要你去操作了,那么你就是一个开拓者,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就会把它做成一件事。
Z:现在镜界摄影有自己的风格吗?
W:基本上一方面可能是优雅的人体,一方面可能是比较前卫的东西。作为商业摄影师,个人比较喜欢摇滚,喜欢另类的东西,同时又希望附带一些张扬和优雅。我觉得还是既有优雅感又有商业味道,最合我意。可能也是因为更喜欢实验性一点的,所以我这可能有点矛盾,虽然一直在做商业摄影,但对这方面的书籍看得很少,我更希望纯粹视觉的东西,尽管商业与艺术难以结合。
更多王卫东作品详见:http://www.199u2.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129&extra=&highlight=%CD%F5%CE%C0%B6%AB&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