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姚远印象】 敲开姚远的门,迎接我的是一张绽放的笑脸,眼前的女子比想象中要年轻美丽,却也更为朴素。素白的T恤,深蓝的紧身牛仔裤,略为蓬松的头发,不施粉黛却干净的面容,扑面而来的清爽家居气息,使人如沐春 ...
【姚远印象】
敲开姚远的门,迎接我的是一张绽放的笑脸,眼前的女子比想象中要年轻美丽,却也更为朴素。素白的T恤,深蓝的紧身牛仔裤,略为蓬松的头发,不施粉黛却干净的面容,扑面而来的清爽家居气息,使人如沐春风。
趁着姚远倒茶的空档,我打量了一下客厅,墙壁上贴了一些她历年来拍的名作;靠门的右边上空放着一台电视,下面是嵌入墙内的半扇形的像旋转轮轴的格子书柜,堆满了CD和时尚杂志;再过来是一张长形木桌,两张简单的法式小床,床的旁边是两盏摄影灯具。姚远告诉我,国贸附近虽有一个工作室,但很多单常常都是在这个客厅里完成。一边说,一边拿过几本做过她访谈的以及封面刊登她作品的一些时尚刊物给我看,堆起来竟是一座小山。然而姚远透露,这些还不算什么,通常接一个广告单,一天最少都是2万。能在摄影圈攒钱的女性虽不多,但巾帼不输须眉,总有例外的。
姚远是一个爱笑的乐天派,每天都保持晴朗的心情,为人热情有耐心,跟她合作过的无论是著名的明星、模特或是在校女学生,关系都处得非常融洽。她给我看一本她的极厚的私人相册,数百张工作照、生活照、与模特合影照,详尽地记录了她搞摄影及化妆造型这些年的成长历程。在每张片子里,姚远都笑得非常开心,明星或名模都很亲昵地搂着她的肩;同样,在每一张片子里,模特都要比姚远时尚靓丽,而姚远甘心躲在朴素的背后制造美丽,作品得到认同才是对她最大的赞美。
记得姚远无意讲过一句话:我骨子里追求完美,却更希望别人完美。说者无意,听者有意,我想这句话才能更贴切地形容她吧。
A、摄影和化妆同时抓
姚远在化妆造型上展露的逼人才气,大家可能更容易把她定位为化妆造型师而忽略其摄影师身份。其实她是摄影在前化妆在后,但作为小时候的爱好,却是同步进行的。就像姚远自己说的一样,很多东西都不是偶然,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姚远从小就有画画的兴趣,六岁开始画漫画人物,每天素描十张,先从基本线条着手,接着尝试色彩,然后画油画,儿时想过当画家,从没想到会用化妆和摄影来取代它。
俗话说:爱美是女人的天性。长大一点的姚远便是如此,对服装又展露出不同寻常的敏感度。常替左邻右舍的女孩子装扮,告诉同学衣服该怎么搭配,实际上,姚远已经在无形中带动起了周边人的审美意识。后来,她想考中央工艺美院,因门槛较高,第一次没考上。后来学校提倡进修,她本想学服装设计,但考虑到年龄和实用问题,再加上当时影楼刚兴起,风气很大,一边可以搞创作,一边还可以挣钱,于是很直接地选择摄影专业,主攻人像摄影。在校期间,姚远一直给同学或模特化妆,做作业就在纸上画,基础扎实了,也更加坚定了她毕业后留在北京发展,从事摄影和化妆造型的决心。
说起把摄影作为职业,姚远却说是偶然。在起步的时候她做得很辛苦,她像一般影楼一样,拍证件照、婚妙照、个人艺术照。那个时候还没接触数码,尽管从早忙到晚,结果挣的钱连房租都不够。原因是,她拍照不同于一般影楼模式,她总要把每个顾客的独特之美展现出来。本来收的费只能拍两个135卷,但她兴致一来,七、八卷十几卷不在话下,接下来是几天的冲洗、放大、修片、装裱。她也曾想许多影楼一样,模式化地一天拍几个业务,但是她觉得不论是经人介绍,还是慕名而来,都是看好她的作品张张有创意,自己不能辜负人家。姚远的真诚赢得了市场,许多不惜高消费的文化名人、体育名人、时装公司成了她的长期客户。姚远对艺术执著地追求,忘我、投入的敬业的拍摄精神,使她赢得了市场的同时,得到了顾客的长期支持。
一开始姚远就投入了所有的费用和精力,当时的经济情况也不允许她请一个顶尖的化妆师,如果缺少化妆和造型,拍出来的人物很单调。“我想如果自己化得不比别人差,倒不如自己做。而且通过从我当时化妆之后的现状来看,一些模特和演员都认可我的化妆造型”。尤其是姚远第一次给当红名模陈娟红化妆及做造型后,她的名气大大提升,完全展开了她在化妆行业的市场,收入更是多了一份,姚远称是意外的收入。
现在,姚远在摄影和化妆领域已做得游刃有余。当然,在感觉特别累的时候,或者遇到波折障碍的时候,她也会有动摇,“就会想是另选一个职业重新开始,还是朝着这条路继续执著地走下去,思量再三,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摄影”。话虽如此,姚远却并不会放弃化妆,在她看来,化妆和摄影是一体的,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B、没有创意就没有摄影
说及现在的成绩,姚远提的最多的还是孩提时学画画那会,“我看过很多亚当思的作品,他是个一生追求摄影本质上最純粹最有真实美感的摄影家,他的理念一直在激励后人,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亚当思说过一句话说是:没有创意就没有摄影”。当姚远在摄影之路感到迷茫,不知道从哪里着手的时候,亚当思这句话一下又一下地点亮了她的心。在学习探索中,她越发懂得学无止境,或许有人可能觉得积累两三年的摄影知识就够了,但对姚远来说,她一直认为自己才刚刚起步,为此,她一直在不断地吸取营养,即便是难得赋闲在家,也常常是一杯茶一本摄影书籍打发一个下午,或者在影视、图片里,与人交谈中,去寻找下一个创意的灵感来源。同时姚远还明白了一点,生活需要不断地开拓新的内容,需要每天注入新鲜的营养。
“造型的创新,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判断一个人适合什么样的造型,跟人平时的积累程度和审美观有关,通过对模特的了解,在聊天的过程中会在脑子里迅速形成一个模具。一个好的造型必须要有生活的经历,生活可以提供很多这方面的灵感和判断,如果没有经历过跟人打交道的过程,就没法单凭个人本能地判断” 。
比如姚远的其中一张片子,在大学生运动会上,她为演员、模特们设计了特殊的一种妆。服装根据青铜器的造型,利用一种特殊材料制作。在面容上设计了跨越时空的那种感觉,脸部做的很机理,很古旧,这一半脸属于古墓出土文物的类型;另一半脸就是采用了现代美女的一张脸,考虑现代美女的特点不鲜明,姚远又借鉴京剧脸谱花旦的造型结合进去。其实这张片的灵感是因为一次跟朋友聊天,朋友说到青铜器而引发的一些想象。关于拼合古代和现代,关于时空的主题摄影原有摄影师涉足,但多是在背景上下功夫,于是姚远才想到面部,而这也是她的专长。
另外一张,封面上是一张已经化了立体妆的外国女孩,头上戴的头饰是两只洗菜用的盆,很独特。这张片的灵感来自于一个朋友送给她的两个洗菜的盆。
所以,姚远说:“创作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很经典的一句话,没有创意就没有摄影” 。
C、追求完美,希望别人比她更完美
很多人觉得姚远在做一个非常时尚的职业,着装打扮一定比常人要更时尚才对,可是见到她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惊呼,你怎么这样朴素?
是的,这就是保持本真的姚远。
姚远的确是太忙了,忙的时候还能见人,闲的时候就更不能见人了,通常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都没法替自己打扮。一个经常化妆的人,如果不化妆,就觉得走不出门;一个人喜欢时装,但是穿了赶时髦的衣服也能走出门。姚远从小就属于比较随意的,她也喜欢时装,逛街特别喜欢买衣服,衣柜里已经放了几百件衣服,“毕竟从事时尚的职业,即使自己不穿,我也会拿给客户穿,平时也常纳闷,自己为什么老是在关键时刻没穿上呢” 。
因为化了太久的妆,姚远越来越发现不知道自己适合化什么样的妆,一直没有如意的状态,总觉得化这个不好看,化那个没味道,后来她干脆保持自然的状态。遇上必须化妆出席的场合,也以淡妆为主。
姚远从小骨子里追求完美,往往更希望别人比她完美,不太喜欢在场面上露脸,不喜欢太刻意,比如在家里,有客人来的话,姚远也穿得很随意,她喜欢居家的轻松和自在。
D、生活像万花筒一样精彩
在替中央电视台的晚会主持人,以及众多演员歌手化过妆后,姚远名声大振,从演员到有名的主持人到国际模特都来找她。但姚远并不专门为她们化妆,她还是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不愿意套在固定的生活模式里。
每次拍片姚远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但是对拍完后的片子,却一直在肯定和否定之间变化。“每当拍了一组片子,可能挑了几张满意的,但是这里面总还有遗憾,达不到预期效果,感觉思想跟不上行动,所以经常否定自己”。即使有自鸣得意的作品,姚远也仅仅得意三天,过后又被新的片子取代。所以,她形容自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人,凡事只有三分钟热情。
姚远喜欢自由的工作时间,单不急的话,可以在家睡上一两天好觉;如果是急单,就得不停不歇拍上好几天。有一次她跟着剧组拍摄,每天早早起床,一直到深夜才收工,这样持续了好多天,结束后感觉身体都要虚脱。但是不管有多苦,她从来不叫累,她很乐意生活不断地变化,学电脑,化妆拍照,研究彩妆流行趋势,讲课,偶尔参加化妆活动或发布会,让每一天都过得丰富多彩,精神世界也得到充实的快乐和满足。不知道这是不是作为一个摄影师和化妆造型不可避免的职业习惯呢。
头几年姚远很有兴趣办展览,出专集,这几年对此却越来越淡薄,“无论出专集也好,办展览也好,都只是一种形式。努力最重要,过去的荣誉只代表过去的成绩。如果步伐不加快,很容易被后来者居上” 。
姚远部分作品欣赏:
更多姚远作品详见:http://www.199u2.com/home.php?mod=space&uid=13298&do=album&view=me&from=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