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独自行走——陈引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悟.独自行走——陈引

    发布者: 且歌且行  发表于 2011-8-23 13:54 分类:自由摄影 查看: 3407 

    摘要: 陈引:1983年11月生于广州,现在依然呆在广州,是一名自由摄影师,他的作品以具有人文关怀的纪实摄影为主,却也带着不明显的诗意。在大学时不善与人交流,自闭,却反而成了他拿起摄影机的缘由。这让我想起了ElliottE ...

陈引:198311月生于广州,现在依然呆在广州,是一名自由摄影师,他的作品以具有人文关怀的纪实摄影为主,却也带着不明显的诗意。在大学时不善与人交流,自闭,却反而成了他拿起摄影机的缘由。这让我想起了 Elliott Erwitt 那句经典的话,大部分摄影家都是害羞的,摄影是一种摆脱困境的方法。就像陈引自己所说,也许在初期有过模仿,有过刻意,但一切都不过是经历,只要快门背后有一颗对这个世界真诚的、善意的,充满好奇的心,你就能拍到你想要的照片。

中国影像网:说起来,你还记得你是何时对摄影产生兴趣的?还记得最早拿起相机拍摄的情景吗?
陈引:2003年刚进大学的时候参加社团学习摄影。刚开始的时候我对照片本身并不感兴趣,有一次拿起同学的尼康fm2,机械相机金属魅力立即吸引了我,爱不释手。等我买到一台二手的凤凰机械机身+50/1.7后就整天背出门,上课、去饭堂都会塞进书包里。拍多了于是对摄影的爱好就更深了。到现在我还是特别喜欢机械机身和广角定焦镜头,相机只要用起来合我的习惯就好,器材用得顺手最重要,成像、性能什么的无所谓,谢天谢地我还没有成为器材派。

中国影像网:无论是生活周边还是专业领域,甚至其他领域,有哪些人对你产生过大的影响?谈谈你心目中的他们吧。
陈引:我不善于和人交际,可能是比较封闭吧,目前为止还没有接触到什么人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其实这很不好。能影响我的还是书,或者说影响我的是过去死了或现在还没死的那些写书的人。最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昆德拉、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在我心目中他们教我认识到,真正的艺术家要的能力,很了解周围的世界,进的去还出的来,出一些独有的伟大思想和情感,成就伟大的艺术作品。对比大师让我很自卑地觉得自己没有独到的东西,所以就先不做创作的美梦,还要继续积累生活,继续模仿学习。我其实很不熟悉摄影史,还真不敢评价摄影师,以后要多看这方面的书。

中国影像网:摄影于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陈引:摄影是语言,和说话、写字、绘画一样,是一种媒介、表达方式。有些人很会说话很会讨好人,有些人笨拙。但不要紧,只要你说出新东西来,修辞表达差点也可以。摄影师只要能拍出抓住人的东西,构图平庸,焦点虚了,手晃了,曝光过了都可以接受,兴许还有特殊效果。如果照片没有吸引人的内容,构图、色彩、效果再怎么样也是糖水片而已。

中国影像网:那除了摄影,你平时还关注些什么?做一些其他什么事?
陈引:现在最关注减肥,练好身体再去西藏玩。徒步旅行是我还喜欢做的事情,虽然去的地方不多。

中国影像网:请谈谈这组拆迁前的恩宁路系列吧?
陈引:本组图片试图表现《百年孤独》里的主题:人性价值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在中国经济崛起和社会变革中作用巨大的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其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只要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环境、道德、个人尊严……都可以被牺牲掉。穿越马贡多和恩宁路的百年孤独则是人类自尊的独立,它质问全世界的功利主义:当科学、进步和繁荣都以号称为全人类谋取最大的快乐值为信条时,少数弱势人群的尊严在这强大正义面前是否就应该被忽略?就算拆掉恩宁路能为广州人谋取最大的福利,增加最大快乐值,那是不是就可以以此为理由漠视掉恩宁路那一小群人最起码的尊严?马贡多被一股飓风卷到天上,它的消失被魔幻化成一种境界。
恩宁路破败得像插满十字架的坟场,它的消失却仅就是个现实。被拆掉的不仅是路,更是恩情和安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