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旅行的摄影师:接触365天的新鲜——访POCO摄影总版主孙旭东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自由旅行的摄影师:接触365天的新鲜——访POCO摄影总版主孙旭东

    发布者: 濑户  发表于 2011-8-4 16:04 分类:自由摄影 查看: 5407 

    摘要: 自由旅行的摄影师:接触365天的新鲜 ——访POCO摄影总版主孙旭东 文/许沁人 摄影艺术创作不应离开客观事实,更不能离开时代前进的步伐。摄影艺术作品应使人看后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这 ...

      自由旅行的摄影师:接触365天的新鲜

                               

                           ——访POCO摄影总版主孙旭东

 

/小枝

 

摄影艺术创作不应离开客观事实,更不能离开时代前进的步伐。摄影艺术作品应使人看后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的摄影作品才能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才能成为流芳百世的杰作。

                                                                                                                                          ——孙旭东

 

80年代初期,一个懵懂少年在父亲的熏陶之下开始为相机着迷。80年代后期,少年已长大,终于如愿拿起相机开始了一个摄影人的旅程。他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身份,从摄影记者、电台摄影师、广告摄影人、自由艺术创作者、到大学的摄影课教师。专业的艺术熏陶成就了他良好的审美观,苛求完美的性格造就了他挑剔的眼光,对艺术的热情和激情赋予他强烈的创作欲。

行走痕迹
2000
年 西藏 青海 甘肃
2001
年 青海 西藏 甘肃
2002
年 甘肃 青海 西藏
2003
年 四川 西藏 青海
2005
年 西藏 青海 甘肃
2006
年 青海 甘肃 安徽
2007
年 上海 浙江 江苏
2008
年 江西 安徽 福建 广西 重庆
2009
年 广西 西藏 青海 上海 四川
2010
年 青海 上海 西藏 甘肃 四川
2011
年 上海 浙江 江苏 安徽 江西

 

(注,本文图片全部来自zanbala.poco.cn,赞巴拉影像工坊)

 

 

中国影像网:谈谈您是怎么走上摄影之路的吧

 

孙旭东:记得是小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跟父亲去了他的暗房,就在一张纸片从水里出来这样一个过程中,突然有了童心的好奇,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在父亲的影响下,明白了很多关于摄影的过往和知识。记得在父亲的书籍里看到过很多关于摄影的刊物,记得在父亲的指导下第一次去拍摄照片,记得父亲言传身教的操作让我知道了一张纸片从水里出来这样一个过程是照片的显影,也知道了哪张纸片叫相纸……可以看得出我的摄影的启蒙和父亲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这样的一种熏陶与传染,就一直喜欢这个叫摄影的东西。后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也是都和摄影有了不解之缘,一直到现在。回忆自己在摄影道路上尤其是生活给我的灵感。但是,生活这个词很平淡、很真实、也非常飘荡,怎么样在这个沉淀的生活里寻找到我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往事?所以

我选择这样一个景物开场 ,

缘于对摄影的一种态度 。

从无到有从头到尾 ,

重温那些图片中的一切 。

就是那么简单 ,

就是那么美妙。

好像有很多的故事,

好像有很多的瞬间。

在这些纸片的定格间,

我不知魅影的光线已经去了哪里。

原来 我还有那么多没有读懂,

原来 我还有那么多没有去品。

就像身边的生活,

让我无法用焦点将它调实,

我的景就像人一样  一直没落在最实的虚影里。

 

 

 

中国影像网:您的经历很丰富,做过摄影记者、电台摄影师、广告摄影人、自由艺术创作者、大学摄影老师等等,您最喜欢哪一个身份呢?这些经历给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孙旭东:最喜欢哪一个身份?就是现在的身份,老师。过去的一些不同的身份只能是一种经历,这些经历今天看来,从另外一种形式上考虑应该是一种锻炼和沉淀,尤其是对摄影来说,更需要这样的一些缎炼和沉淀。对于记者这样一个身份,给我留下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就是很机械,没有思维,你也不能有自己的思维,只是需要你按部就班,不出现错误就OK,就像我们现在进行的采访一样,有时这样的一个身份行云流水,很花哨,不踏实,当然,我说的是一种抢新闻的喧嚣。记得我做记者的时候,还是很舒服的,因为每个口是不一样的。在这样的舒服的日子里,就生活的很颓废。完全没有了自我,什么人生,什么目标都没有了,那时间自己的确很年轻,很多事物不是很明白。当然,不是没有想过这些问题。最后发现还是喜欢摄影,一种完全属于自我的摄影方式,有思维,有想法,有创作力的一种摄影方式,明白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就这样,变,这一变,就完全从事了纯摄影的这么一种伪艺术里来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十几年。说到最喜欢的身份和经历给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现在的身份:老师,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责任是什么,也明白做老师的一种快感是什么,可是,有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从学生那里学习了什么?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所以,每天都要面对很多学生,所以,每天都是新的开始,一个人有多少是新的,而我有365天的新鲜。所以,摄影又需要不同的新鲜,这样的一种机会给了我许多不同的学习机会,学习就从学生的思维开始。

 

 

中国影像网:作为一名大学的摄影课老师,您觉得在课堂上最需要教会学生的是什么?

 

孙旭东:专业知识的传播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里,不是不需要,而是需要加强,也许是为了生活,也许是为了成长。这样的一种知识如果是一种生存技能当然还要看学生要不要肯定,对于优秀的学生,其实都明白这样的一些专业课程对自己的人生意味了什么。在我的课堂上,我的学生听得到的最多的可能就是专业知识和做人的一些程式,道理很简单,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最缺少的是什么?专业知识的获取,有时就像11这样简单,而做人九九八十一难,这个话题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一个支柱。

 

 

中国影像网:您的老师说过:摄影是一门倒三角的成长积累,您现在的片子与多年前刚捧起相机时的片子相比,多了些什么?

 

孙旭东:当时的确是年龄的问题,老师给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倒三角的叠加。这样的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没有认真的去想这样一个问题和做人以及摄影有什么关系,今天看来受益匪浅,其实倒三角的叠加公式,就是要我们不断的去积累,增加自己各个方面的一些阅历,摄影的、做人的、知识的等等,每次遇到问题,心里就躁动,可是,想到这样一个倒三角的叠加公式,明白我还要去努力,还要去认真,还要去坚持,只有这样无论是做人还是从事的摄影艺术,才能不断地向上。当时还是年龄的问题,拿起相机就冲,上去了,乱拍,最后拍摄的是什么自己都不明白。那个年代我们拍摄用的是胶片,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没有一张附和老师要求的照片,这样的结果在当时让自己感动羞愧和无地自容,怎么办?这个问题应该是自己考虑的问题,也应该是自己想要的问题。付出总是有回报,在摄影艺术的这条路上,可以说没有什么捷径,努力了多少就会收获多少,一点不假。时至今日再看自己的照片,可能多的就是对摄影艺术的思考,多的就是摄影瞬间的力量,多的就是生活给于摄影的感动。

 

 

 

中国影像网:我看过您的不少作品,图文相结合,很有内涵,您在创作时是无意间地捕捉灵感,还是在拍摄前就已经打好腹稿,再捕捉画面呢?

 

孙旭东:大凡要做某件事、尤其是还想长久地做这件事的话,必须要想透彻。事前要想,过程中还要去思考,结果还要想。问题是:摄影的意义到底何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好像很沉重。很多人也在问我,无意间的灵感和拍摄前的腹稿,哪个重要?摄影的诞生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历史,可是摄影包涵了我们人生中所有的知识层面,鉴于这样的一个因素,可以看出摄影的分量是很沉重的一门艺术体系,在这样的一个庞大的体系里面,没有什么更多、更好的方式让我们去循规蹈矩,还是那一句话:摄影需要沉淀,沉淀的是个人对艺术素质和个人思想素质的整体要求,只有真正深入进去,并且怀着严谨的、不功利、不浮躁的心态去拍摄,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中国影像网:您是 2008POCO全国风光十佳摄影师 ,您认为拍出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的关键在哪里?

 

孙旭东:掌握必备的关键技能,学会选择,认真的去拍摄。但凡能成为成功者,无不有自己的摄影理想——自己想在摄影领域做到什么?摄影在自己的生活中将占到什么地位?有自己的摄影理念——拍什么、不拍什么、如何观察事物、如何拍出自己的特色?还有自己的拍摄目标——拍摄哪些主题?如何去实现?亚当斯说:一张伟大的作品必须在最深刻的意义上完整地表达我们对正被拍摄的东西的感受,拍摄者要能预先设想影像;这就是风光摄影的奥妙。很多人也和我做过这样的交流,认为风光摄影就是把看到的景色拍下来,就这样简单,有人甚至还说,风光就在那里,是人都可以拍出来,对于这样的看法,我有不同的意见,的确我们身边有很多美的风光,不是我们拿起相机就可以去完成的,如果这样人人都是大师了。一张好的风光作品,不仅仅是美的,还应该有很多内容在里面,比如:关系、线条、影调、情绪、思想等等,同样是一个景色,为什么不同的人拍摄出来有不同的效果,其实,我们一直在犯这样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认真地思考,就是没有认真地去学习。

 

 

 

中国影像网:您走过这么多的地方,几乎把中国走遍了,给您印象最深的是哪里?

 

孙旭东:哪里都有印象,而且是非常深刻的印象,哪里都有感动,而且感动让我一次次按下手里的快门。要说哪里给我最深、最美好的印象,我个人还是觉得是祖国的西部,西藏、青海、甘肃这些地方,因为这里有独特的风光,有独特的风土人情,有广阔的地域。每年几乎都要去青海和西藏,每年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在这样的地方拍摄可以让我学习到很多,心胸的开阔就是其中可以去领悟的元素,这样对于摄影的帮助也能体现在瞬间的视觉里。

 

 

 

中国影像网:你认为一个出色的摄影师需要具备什么品质?

 

孙旭东:责任。每次去看一些摄影师的作品,每次都会感动得一个人流泪,是什么力量可以让我如此?是影像的一些力量。只有感动了自己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也只有这样的感动才能感动别人。所以,我个人认为一个出色的摄影师需要具备优秀的品质和高度的责任感。

 

 

中国影像网:你个人最喜欢自己的哪张作品?

 

孙旭东:摄影到底是什么?记录的标注好像说明不了关于摄影的最初,摄影只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只要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和体会,谁都能拍摄出精彩绝伦的影像。灵感吗?悟性吗?体会吗?这样的解释又一次把影像这个庞大的体系推向了简单的边缘。细想,影像的最终可能不是你我认识的那么草率,那么简单,片断的呈现只能证明我们的存在,重要的是从中间、从不同的地方获得的灵感与思索的空间。摄影给了我这样的再现能力,可是,摄影在观察的剪裁下,最后所呈现的只是我们生活的本身,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面让我感动的也只有生活,因为生活是我们的一部分,很真实,很真实。所以,在今天看来,我的摄影的画面里没有一张照片是我满意的,可以让我洋洋得意的,更没有一张照片是可以让我坐在椅子上品尝回味的,人生就是一本书,希望在我的这本书里,我喜欢的摄影应该是最后一页,这样才有分量。

 

 

中国影像网:现在的摄影界给人感觉很浮躁,好像有部单反就都是摄影师,谁也看不上谁的作品,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您觉得上海摄影界的前景怎么样?

 

孙旭东:可以说一个和摄影完全没有关系的话题吗,就是经济。我们不难看到这样一个结果,就是经济的需与求,在这样一个本身良性循环的勾当里,每个增长点从一开始就可以好好管理。慢慢加以培养,最后我们得到的是良性循环的利益涟漪,可是,结果是什么样子的,不言而喻。今天的摄影界同样有这样的结果,谁都想成功,谁都想获取,这样的环境势必就是好,它形成了一个浮躁的王朝,在这样的国度里,所以人的价值观都出现了一种本末倒置的变化,正如你所说,好像有部单反就都是摄影师了,谁也看不上谁的作品,其实这样的结果就像我刚才说的关于经济的例子一样,最后,摄影人还是会害了摄影人,这也是恶性循环的一种必然。佛曰:放下,难,放下什么?更难,可能更多的摄影人都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放下自我,不要浮躁,真正有意的去关注摄影、爱好摄影、学习摄影、谢谢摄影。说到上海的摄影界,还是想说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这样的一种特有的文化氛围为摄影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看过很多上海摄影人拍摄的不同题材的作品,多元化、多理念、多思维的表现了摄影,养成了上海的摄影,丰富了我们摄影的视觉元素。

 

孙旭东作品欣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