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 国 摄 影 的 误 区 [复制链接]

Rank: 1

最后登录
2015-7-26
在线时间
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6-16
精华
1
主题
19
帖子
8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26 20:08: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詹大方           



        翻遍各栏,就是找不到一栏"摄影理论"戓"争鸣".这也充分证明摄影理论在贵州之苍白.于是我只能发在这里.

       摄影术发展180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 如何让摄影器材更轻便; 功能更强大; 影像更清晰; 色彩更丰富; 操作更简单。至1985年,全球最大的胶片生产商“柯达”公司终于打开这一潘多拉魔盒——数码记录

       摄影术的发明,启蒙于西方影像重组的概念。数码摄影这一技术的发明,又彻底地颠覆了传统的胶片成像技术。

摄影从最初的纪录影像,发展到后期调整,上升为一门艺术,人类也苦苦摸索了80年。世界知名摄影大师,被誉为20世纪时尚摄影之父的爱德华. 史泰钦讲: “今天, 我们不必再为摄影是门艺术形式而操心,它是人们阐明自己最好的媒介”。

      由于数字记录图像这一革命性的诞生,便于后期调整创作,因此在世界各地很快地湧现出大批摄影艺术大师及其作品。传统的纪录,与大师称谓渐行渐远。

就数码摄影这一崭新科技产品在我国普及不过是10多年的时间. 它迅猛地掀起了我国摄影艺术的蓬勃发展。

      随着这一技术普及,各地摄影比赛,摄影展览风起云涌。尽管如此,在摄影展览和比赛中,仍然还沿用一条: “不能进行后期调整, 不得改变原始数据” 的参赛规则。

众所周知,评判一件艺术作品,是以其审美追求和创新标准来评判。即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主题与意境的完美结合; 主体与客体相互关联等要素。

摄影之所以吸引人, 是因为每个人拍摄的与别人不一样!英国最有名的摄影大师马丁. 帕尔讲,每张照片都是主观的。亚当斯讲:只有好照片,没有照片的准则。

     通俗地讲,摄影艺术的价值取向, 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简单的纪录!如果还停留在以改没改动过拍摄数据为评判标准,那就是对这180年来摄影艺术的探素和发展的极大讽刺和潮笑!是明显的倒退和对人类艺术思维的否定!

     这好比人类祖先以草皮兽皮遮羞发展到今天的时装艺术,我们穿衣已不是简单的保暖和遮羞!

因为这一条款,国内多数地方在今天的摄影大赛丶摄影展览中,(新闻摄影除外) 他们就扼杀了人们对摄影艺术最重要的个性追求。

     细数近20年来,相机拥有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有个性丶形成个人风格的,比肩世界水平的摄影艺术家,**有几个?这难道不值得国人深思吗?


     比一比姊妹艺术的绘画,为什么陈丹青丶吴冠中丶黄永玉丶范曾丶韩美林等,他们的画在国际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两点值得我们学习:1.是技法丶材料早已突破传统;2.是个性鲜明旳艺术语言。

艺术品价值的高低,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个性”。 制定这一条款的评委或老师们,是有意或是无意,完全忽视了这一重要标准!

     制定这一这条款的专家评委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纵观10多年前,国内各地的“专家评委”,人们都会明显看到,几乎都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摄影。在数码相机诞生的前几年和过去的几十年中,他们经验丰富,成绩斐然,谱写了摄影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是新一代摄影发展的偶像和导师。

     坦诚地讲,在新科技丶云数据,新电脑面前,他们在数码摄影飞速发展的这十多年,比起现代的年轻人来,他们已经力不从心,有的甚至不会摆弄电脑(本人也算其中之一)。

出于人类的本性,固步自封及所掌握知识的本能,老专家们制定的参赛规则,评判标准,当然首先是要维持百年不变的传统习惯,维护自身的利益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这种做法,好比有文凭但不懂法律的人来做法官一样,是--荒唐可笑的!象一符鉫琐,严重禁锢了**艺术发展的颈脖。难怪世界相机拥有量第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影像赛事中,总是凤毛麟角!难怪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说: “这些年来,**的摄影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摄影师也越来越多,但是整个**摄影发展来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


     在传统胶片摄影时代,暗房加工丶 纸号运用丶影调调整等早就被业界认知了百年; **摄影使用的教材《美国数码摄影教程)》,第1部分介绍摄影器材及摄影方法与技巧;第2部分则介绍图像数字处理技巧,内容涉及图像格式调整、图像校正、修饰技术以及高质量照片输出技巧。足以说明后期在摄影中的重要。为什么科技发展了的**,反而出现了这一“荒谬” 制度。

在这些参赛细则中, 欲抱琵琶半遮面地补充: “可以进行剪裁丶饱合度丶对比度调整” ,荒唐至极,就象街头的站街女。


     有评论家说: 这种流氓规定,摧生了**摄影界扭曲的文化现象: 小孩丶傻子丶白痴都成了 “摄影大师”。

     作为众多参赛者,特别是新发烧友,饥不择食,“英雄不问出处”只得遵守。尽管一些富有艺术个性的摄影人已意识到这一点的,但是你要踏入这个圈,就得按跑道跑;在摄影如洪水猛兽的今天,你不参赛,大有人在,冲破铁门鱼惯而入。

     在艺术的门类中,摄影门槛是低得不能再低的一门,对艺术的向往是每个正常人共有心态,在艺术的旗帜下,老的丶少的丶男的丶女的,只要有相机,个个都是艺术家。君不见,一个艺术节上,摄影人比表演者多,相机比器材多;看不见表演,却看见的是长枪短炮。

     于是在摄影艺术的发展中丶摄影展览,摄影比赛,你这样规定,我就来个瞎猫碰死耗子。我看了几个近几年活跃于贵州摄影界的所谓“大家”,为了一个镜头,他们拍了一百多张不换角度。数码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拍十张八张可以理解;一个角度一百多张 这是明显的无知。

     一次活动,他们可以拍几千张片子。我问他们,拍这么多,怎么选?回答说:规则是这样,换七八个名字投,由他们去选,反正总有碰到的时候!

确实,这就是当下**摄影为啥如此火爆的原因。

     靠碰运气的,**摄影艺术的发展,就是这样的吗?

     如果摄影艺术靠碰运气,只能说明这门艺术已经没落到了极点!这好比一帮乞丐守在马云家门囗,撒钱是迟早的事。一切“功―夫在诗外”,学习借荐姊妹艺术等,都成了:脱开裤子放屁——白搭!


     这种集综合文化为一体的形式,广大的艺术家们,虽然探索了几十年摄影,如今,他们真的很盲然!

     我曾问好友丶国内”荒诞派摄影”代表卢现艺丶**青年摄影协会主席林坚,为什么你们也很少参赛参展?他们说:我们在琢磨艺术,他们在琢磨评委丶琢磨参赛规则,用数量碰运气!

难怪真正的艺术家们对于这一现象集体失聪?

     但凡现在一个随便的摄影展览或比赛,所收片子,动轧几千,甚至几万。主办方要的是成绩和数量,评委要的则是钱。这种方式导致的是:扼杀了真正的艺术家创作的积极性,有水平的艺术家不参赛不参展。而靠碰运的玩家们踏破铁鞋。以至于出现:风光作品多,人物作品少;震撼人心的作品少, “糖水”片子多;读作品的人少,看照片的人多;研究理论的少。

     2012年我搞了个<甲秀楼一日摄影赛>。清早,就有100多人前来捧场。有个拿卡片机的三次追到办公室问我他的获奖情况,我婉转问他: 你搞摄影有多久?

他讲: 都半年多喽!

     摄影艺术照这样去发展,真悲哀!这好吃低保的大妈在广场上跳舞扰民, 自我感觉也叫艺术?

有人会质疑:你这种说法会不会是为照片作假创造理论依据?(首先声明本人对电脑不熟)

那好,我们用事实来说话(参见这些获奖的插图)。

     摄影作品不能改变原始数据,那我们看到的一个人或物,从正面拍算是没有改变数据;那从地下仰拍,从高处俯拍算不算改变数据?你一定会说,可以!

既然可以,那我用广角,用鱼眼拍摄出一样的效果,也应该算是可以吧!


     都没有改变数据,既然承认可以,那我用后期调整达到一样的效果为什么就不行呢?就要拒之门外呢?

     按这一条款推论, 连摆拍也不能?添加辅助光也不能?

     其实,从摄影术一开始发明就已经改变了自然的数据。因为肉眼看到的是立体的丶多彩的。而转为照片后变成了平面的丶单一的。就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真正表现出太阳光丶环境光所照射出来的色彩层次(光谱)。

     不管你怎样说拍出的作品一点没动,是原始的,水平高。但我问你,你用长焦,用大光圈拍的,为什么背景是虚的丶模糊的?


     现实肉眼看到的不是这样啊?

     你广角鱼眼拍的作品完全夸张变形,虽然全是原始数据,但不是人们所看到的样子啊?你变焦法拍摄的虽然冲击力好,但我们正常没见过啊?

     按评委专家的游戏规则,以上一切都是原始数据,未作调整改变,符合规则入选,获奖。但是这一切都改变了,改变了人们的正常视觉印象。

既然以上一切都符合严格的参赛规则,那我用后期调整来达到以上效果为什么就不符合专家们的”游戏”规则了呢?

     这种强盗逻辑,霸王条款希望到此休矣!别在误导**民族!

     摄影艺术必须运用先进技术这是它的特性所决定的。


     艺术作品最终比的是其感染力。

    李树峄在<<图片编辑与格式>>中评价摄影的三个依据>,以辩证的方式阐述了思想于作品的重要: 器材是工具, 题材是取向, 思想才是决定性因素。

     丁遵新“论摄影艺术” 中也讲:一求美,二是新,三是形式多样,其它次要。


     艺术大师陈丹青讲,“ 工具跟艺术没有关系!工具怎么用都行,艺术却是要靠感受。”这话同样适用于同一平面的摄影艺术,!

     齐白石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就像模仿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一样,“模仿”得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却永不可能超越别人,相反,还可能迷失方向。

     **摄影要突飞猛进,别在扼杀人们的艺术个性和创作激情。

      

由于引用图片多,未一同附上.但摄影人针对文章例证.随手翻来都是,不一而足,见谅.(本文为"当代艺术征文");早先刋于<<贵州政协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