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一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彼得·德鲁克 [复制链接]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2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1#
发表于 2006-5-31 14:39:00 |只看该作者


德鲁克认为管理必须完成三项同等重要而又极不相同的任务:完成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和承担其对社会的责任。他从实践出发,并把它上升到哲学高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目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为一种“社会器官”(organof society)、“营利性企业”(businessenterprise)的目的是“创造顾客”,利润则是经营活动的一种客观条件,而不是其主要动机。他批评了传统的经济学关于企业目的的观点,即利润最大化的学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不能用利润来说明和解释企业的目的。

同时德鲁克将市场营销和创新定义为达到企业目的的两大重要职能。正是从这样一个高度出发,构建了他有别于任何其他学者的管理系统和理念,即“必须以顾客的价值和顾客的决定为基础,顾客是管理政策和管理战略的出发点”,顾客是决定企业宗旨和使命的惟一出发点。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2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2#
发表于 2006-5-31 14:40:00 |只看该作者

在本书中,德鲁克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本功能,即管理者需要承担的五项基本责任:确定目标、进行组织、激励和沟通、进行衡量以及培养人才(包括管理者自己)。

这五个基本要素形成了每个管理者的工作基础与责任。

对于管理的方法,德鲁克以其特有的基于经验的实用方式将管理的技能深入浅出地归纳出来。德鲁克强调,“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权威就是成就。”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2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3#
发表于 2006-5-31 14:40:00 |只看该作者


本书对他1954年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MBO)做了进一步的阐述。MBO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已成为当代管理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德鲁克在书中还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管理的信息交流、管理职务的设计和内容、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具极强的可操作性,堪称管理学的“百科全书”。——《21世纪经济报道》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2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4#
发表于 2006-5-31 14:42:00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九十年代的管理》

原作出版时间:1992年
国内译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译者:东方编译所
丛书名: 德鲁克管理著作译丛
内容简介:本书是德鲁克对90年代及以后美国和世界经济新趋势及对策的论述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2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5#
发表于 2006-5-31 14:43:00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后资本主义社会》

原作出版时间:1993年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管理大师德鲁克对90年代和21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作的预测。德鲁克在书中指出,每隔几百年,西方社会便经历一次剧变;而现在又一场剧变正在发生。他不仅清晰地描述了这一系列剧变,而且以“激光一般犀利的”笔触透过纷繁的表象,揭示出诸次剧变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价值观的深远影响;并主要围绕当前这场变革,深入阐释了组织的新功能、知识经济以及生产率在社会与经济中的优先地位。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2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6#
发表于 2006-5-31 14:44:00 |只看该作者

在这部著作中,德鲁克敏锐地指出,西方社会处于从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时代向知识社会和组织社会迈进的过程之中,换言之,西方社会进入了后资本主义时代。自由市场机制和一些资本主义机构虽然在这场变革中得以幸存,但也面临着全新的任务;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成为这场变革的主要标志;知识取代了以往经济理论所看重的资本、土地和劳动力,成为经济的核心资源,其应用将带来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因而在现代生产和价值创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核心资源的转变,社会阶级构成也相应改变,形成了知识工人和服务工人两大主要阶级。知识工人包括知识管理人员,知识专家和知识雇员,他们构成社会的主导阶级,这使得如何提高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人的生产效率成为后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经济挑战。与知识工人相比,服务工人尽管在能力上处于劣势,却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2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7#
发表于 2006-5-31 14:44:00 |只看该作者

这样,后资本主义社会又必须面对维护服务工人尊严和调和两个阶级之间矛盾的社会挑战。德鲁克还认为,在知识社会中,教育是第一重要的。他主张以科技为导向的内容多元化的开放式教育。在西方社会信息产业和服务业迅猛发展并大量吸纳劳动力,企业本身也愈发趋向信息组合而非生产手段组合的今天,德鲁克的分析无疑是中肯的。

  本书内容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各个不同方面具有的可预期性为序,分为社会、政治和知识三个部分。德鲁克认为,人们对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方面业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一切及其前因后果是有所了解的,至少知其概貌;而在政治方面,只能说是粗通大略;至于对知识方面的探索,人们尚处在“提问题”阶段,甚至可能连问题都提不好。尽管德鲁克很赞赏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速度并对其前景颇为乐观,但他认为知识经济既然以一定的发达程度为基础,并且的确只产生于发达国家,其问题也就只有在发达经济而非第三世界经济中寻求解答,因而全书基本上是在发达国家范畴内展开讨论。即使如此,阅读本书对于思考我国科教兴国方针以及发展知识经济的相关问题仍不无裨益。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2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8#
发表于 2006-5-31 14:49:00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社会的管理》

国内出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内容简介:本丛书由三本书组成:《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丛书由日本长期担任德鲁克著作日文翻译的笃男植田先生选编,选编的内容均为德鲁克所有著作中,特别是近10年来的新著中的精华。本套丛书论述内容全面,经系统地浓缩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可谓“三叶乃尽知秋 ”,因此得到了德鲁克先生本人的首肯及褒扬。本丛书在日本推出后,立即成为该国当时的管理学畅销书之一。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2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9#
发表于 2006-5-31 14:50:00 |只看该作者
从图书的内容上看,《个人的管理》一书分章专门阐述了知识社会与知识工作者、时间管理、信息与社会,以及创新实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目前看来仍属于管理领域的前沿性问题。例如,早在1962年,德鲁克就提出了“知识劳动者”这一概念,并将其列为最重要的资本。

德鲁克在本书中以其自身的7次经历,叙述了自我管理的点点滴滴,借菲迪亚斯雕刻了迄今依然屹立在雅典帕台农神庙之上的神像全身,而遭到雅典司库揶揄———“你雕刻了神像的全身,连没人能够看见的背面也雕刻了,浪费了我们不少的钱财”———的典故,以菲迪亚斯之口,说出:“我始终明白,一个人必须为完美而奋斗,即便只有上帝知道。”

Rank: 2

最后登录
2006-9-19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24
精华
0
主题
8
帖子
23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40#
发表于 2006-5-31 14:50:00 |只看该作者

基于此,德鲁克在《个人的管理》一书中推己及人地提出了“专业人士的若干基本原则”,分述了有效决策、卓有成效的沟通、扁平型组织、创新实践等一系列内容。在“卓有成效的沟通”一章中,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管理要求下属思考并向上级汇报有关自己可望为组织和组织内部作出什么样的重大贡献并承担什么职责的思想。”有趣的是,这与当下时兴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多少有着神似之处。

德鲁克思想的前瞻性,在本书的附录“超越信息革命”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德鲁克将500年前的“印刷革命”与工业革命以及当前的“信息革命”作了有益的对比,得出了“印刷革命遵循的发展轨迹就是300年以后爆发的工业革命遵循的轨迹,也是今天信息革命遵循的轨迹。”从而进一步地展望了金融、生物技术、海洋养殖和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QQ群:229222477 中国影像网深圳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