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币
- 369 U
- 金钱
- 2747 ¥
- 积分
- 2361
- 好友
- 4
- UID
- 182206

- 最后登录
- 2017-1-30
- 在线时间
- 42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12-29
- 精华
- 0
- 主题
- 43
- 帖子
- 32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
罗店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东靠罗溪路,西沿沪太路,北至练祁河,南至月罗路。镇区为罗店乡的东南弄、罗溪、金星村所围绕,总面积2.32平方公里。罗店在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因罗升在此开店形成集市而得名,练祁河横流该镇,也名罗溪。明代前期已成大镇,为当时嘉定县七镇五市之首,货物集散以棉花、棉布为大宗。清末民初该镇三里长街有商铺六七百家,有典当、花行、米行、布庄、酱园、锡箔庄等业,每日三市,市面繁荣,四乡来客,车船不断,为全县最大的市镇,有“金罗店”之称。“三湾九街十八弄”有居民5万以上。每年元宵节、端午节、“三月廿八”等灯会、庙会期间,八方来会,人流如织,花炮锣鼓之声通宵不绝,龙舟竞渡更是热闹非凡。镇境原属罗店区,1951年改为县属镇,辖塘东和向阳两居民委员会、8个居民大组、50个居民小组。1987年有居民3897户、119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44人。
镇区地处太、嘉、宝三县通衢,历史上屡遭兵灾。清顺治二年(1645年),诸生唐景曜、唐培、朱霞等集合乡兵进行反清斗争,遭降将李成栋镇压,全镇有1600余人殉难。“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中,日军在小川沙登陆后,直扑罗店,**军队奋力抵抗,进行13次拉锯式反复争夺,双方伤亡惨重,时称罗店为“血肉磨坊”,战争中全镇几成一片焦土,之后市面萧条,直到解放后才得以逐渐恢复发展。
民国12年(1923年)罗店建电灯公司,发展居民用电。民国19年建自来水厂,向居民供水。后被战争摧毁,直至1960年和1962年才恢复供电、供水。1979年列为县建设重点后,市县用于该镇的市政建设的投资874.91万元,新辟街道7条,开辟镇区向南和向东的道路,改变该镇原仅可向西通汽车运输的格局,向全方位发展。原有的32条路、街、弄全部翻建为水泥或沥青路面,并铺设下水道。市河两岸陆续砌有驳岸,新建的向阳、镇东、祁西等新村的现代风格的建筑群,楼宇毗连,整齐排列。4条郊区公共汽车线路在此始发和交会,沟通城乡交流。
镇区内有市、县属工厂7家,县属商业机构10个,县港务监督站、交通运输管理站、公路管理所亦设于此。有镇属商店81家,单位办综合门市部5家,领证个体户126个。花园弄市场有固定摊位80个,非固定摊位300个,贸易兴盛。有镇办工厂5家,职工771人,年产值295万元,主要产品有各号螺丝、各型水表、有机玻璃制品、定时器、继电器、电器仪表等。
该镇历代人文荟萃,明、清二代有7人考中进士,22人考中举人。现代有潘光旦、曹孚等专家学者,在国内外知名。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创设罗阳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兴办新学,创设罗阳两等小学堂。1987年有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9班和业余中学1所。镇上文体活动活跃,文化设施齐全,1983年举行文艺年会,彩灯、龙船重放光彩,盛况空前。
该镇爱国卫生工作成绩显著,1983年以来,连续3年获市“卫生城镇”称号。
镇区尚存有古建筑2处: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5年)的玉皇宫正殿真武阁和清代布长街古建筑群。
在淞沪会战第一阶段作战中,**军队在杨树浦、宝山、吴淞、刘行、罗店、浏河多处与日军展开血战,官兵们不怕牺牲、视死如归,以血肉之躯铸成抵抗敌人的万里长城,实践他们杀敌报国的豪迈誓言。其中打得最有名也最惨烈的当属罗店争夺战,这场双方你来我往的拉锯战,就其激烈程度而言,丝毫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任何一场战役,堪称名副其实的"血肉磨坊"。
民国12年(1923年)罗店建电灯公司,发展居民用电。民国19年建自来水厂,向居民供水。后被战争摧毁,直至1960年和1962年才恢复供电、供水。
社会经济 1979年列为县建设重点后,市县用于该镇的市政建设的投资874.91万元,新辟街道7条,开辟镇区向南和向东的道路,改变该镇原仅可向西通汽车运输的格局,向全方位发展。原有的32条路、街、弄全部翻建为水泥或沥青路面,并铺设下水道。市河两岸陆续砌有驳岸,新建的向阳、镇东、祁西等新村的现代风格的建筑群,楼宇毗连,整齐排列。4条郊区公共汽车线路在此始发和交会,沟通城乡交流。
镇区内有市、县属工厂7家,县属商业机构10个,县港务监督
站、交通运输管理站、公路管理所亦设于此。有镇属商店81家,单位办综合门市部5家,领证个体户126个。花园弄市场有固定摊位80个,非固定摊位300个,贸易兴盛。有镇办工厂5家,职工771人,年产值295万元,主要产品有各号螺丝、各型水表、有机玻璃制品、定时器、继电器、电器仪表等。
该镇历代人文荟萃,明、清二代有7人考中进士,22人考中举人。现代有潘光旦、曹孚等专家学者,在国内外知名。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创设罗阳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兴办新学,创设罗阳两等小学堂。1987年有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9班和业余中学1所。镇上文体活动活跃,文化设施齐全,1983年举行文艺年会,彩灯、龙船重放光彩,盛况空前。
该镇爱国卫生工作成绩显著,1983年以来,连续3年获市“卫生城镇”称号。
镇区尚存有古建筑2处: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1565年)的玉皇宫正殿真武阁和清代布长街古建筑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