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27|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我表达---兴趣的涂鸦 2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8-1-3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8
精华
1
主题
27
帖子
75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7 00:19: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自我表达---兴趣的涂鸦 2

Rank: 2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4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4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7#
发表于 2008-1-25 11:12:00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这些涂鸦墙 都是很有意思的!!

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79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2-9
精华
2
主题
87
帖子
589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6#
发表于 2008-1-22 16:27:00 |只看该作者

涂鸦,好象失落了很久的词语.

Rank: 2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11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5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5#
发表于 2008-1-21 11:45:00 |只看该作者
涂鸦 涂鸦 吼吼!!有机会要去看看!!

Rank: 2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6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106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4#
发表于 2008-1-21 10:35:00 |只看该作者

看着这些涂鸦 很佩服他们 灵感的火花 就在这展现!!

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8-1-3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8
精华
1
主题
27
帖子
75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3#
发表于 2008-1-17 16:12:00 |只看该作者

  经过这一次短暂的复兴之后,涂鸦便在美国销声匿迹了。政府日趋严格的管理让涂鸦者们心惊胆战,广告商们对涂鸦技巧的模仿则让涂鸦者们彻底失去了动力。但是,在世界其它一些管理松懈的城市,涂鸦至今方兴未艾。1989年的那次实况转播让许多人第一次欣赏了柏林墙上的涂鸦杰作。无论是欧洲的马德里还是南美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直到今天仍能在大街上和地铁站里见到涂鸦家们的作品。

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8-1-3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8
精华
1
主题
27
帖子
75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2#
发表于 2008-1-17 16:11:00 |只看该作者
  这个Phase 2是70年代初期最有名的涂鸦画家,他原名叫隆尼伍德(Lonny Wood),毕业于布朗克斯区克林顿中学。这个中学曾是早期涂鸦画家开会的地方,离这里不远就是纽约交通局的停车场,报废的地铁车厢就囤积在那里。因此那个停车场成了他们练手的地方。伍德是个黑人,极富才华。他创造的“气泡字母”是布朗克斯涂鸦风格的最佳代表,被誉为是涂鸦界的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著名的爵士小号手)。

  继Phase 2之后,纽约的涂鸦又经历了多次风格转变,出现了三维字母,列车动画(一系列人物动画,地铁列车开起来之后人物就活动起来)等一系列新创意。一批有才华的涂鸦画家成了明星,比如SUPER KOOL 223、El Marko174、Staff 161、Cliff 159、Flint 707等等。当时的纽约市长林赛对此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因为混乱的纽约市有许多远比涂鸦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处理。市政府的放任自流是涂鸦,乃至整个嘻哈文化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8-1-3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8
精华
1
主题
27
帖子
75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1#
发表于 2008-1-17 16:11:00 |只看该作者

  纽约的所谓“上流”艺术家多次试图把涂鸦据为己有。几个画商曾经于1973年在曼哈顿的SoHo区举办过一次大型涂鸦画展,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他们让涂鸦画家把作品画在画布上,放在展厅内标价出售。结果可想而知,展览遭到了评论家们的蔑视。那几个画商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那些画在公寓的墙上或者地铁车厢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涂鸦。


  后来,一个名叫福莱迪(Freddie)的人把一批涂鸦画家组织起来,到位于纽约下城的朋克摇滚俱乐部里进行推销,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他手下的一个名叫萨莫(Samo)的涂鸦画家以其出色的技巧和个人魅力赢得了很大的知名度。这个出身布鲁克林区的画家真名叫做让-米歇尔巴斯奎(Jean-Michel Basquiat),此人无论是在涂鸦领域,还是在画布上作画,以及后来的立体雕塑,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他本人一直过着波西米亚式的生活,是一个活着的涂鸦作品。一部以他为背景的记录片《纽约垮掉派电影》(New York Beat Movie)真实地记录了他一天的生活,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可惜的是1988年巴斯奎死于吸毒过量。后人经常把他同摇滚界的元老,吉米亨德理克斯相比。

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8-1-3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8
精华
1
主题
27
帖子
75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0#
发表于 2008-1-17 16:10:00 |只看该作者
  为了不让警察抓住,也为了给自己的作品增添一种神秘的色彩,这些“作家”都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签名。他们的签名大都是一个简单的单词,加一个数字后缀。第一个被报纸提及的“作家”名叫“Taki 183”,那篇文章出现在1971年的《纽约时报》上。主角真名叫做德米特利斯(Demitrius),Taki是德米特利斯的希腊文简称,183是他居住的街道的名字。那篇报道是第一篇比较严肃的讨论涂鸦文化的文章。

  很快,涂鸦者们就不满足于静止不动的墙了,他们打起了地铁车厢的主意。纽约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系统,铁轨像街道一样遍及整个纽约市。那时,上早班的纽约居民经常会惊讶地发现,昨晚还好好的地铁车厢突然变成了一个流动的涂鸦展览会,上面画满了五颜六色的图案。那些字母都好像是一个个气泡,充满了动感。最绝的是,换了一趟车,居然还是一样的图案!于是,他们记住了一个签名:Phase 2。

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08-1-3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0-8
精华
1
主题
27
帖子
75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29#
发表于 2008-1-17 16:09:00 |只看该作者
  如果布朗克斯的壁画永远停留在帮派标签的时代,那后人恐怕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可是,几个有绘画天赋的人出于对简陋的帮派标签的不满,开始自己设计新标签,从此,这些帮派符号变得好看起来。再后来,一批富有造反精神的非帮派画家终于意识到,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实用的画布,他们开始行动了。从此,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涂鸦”(Graffiti)诞生了。

  真正意义上的涂鸦艺术家大多数都和帮派无关,他们都是来自底层的穷人,喷漆罐和颜料都是从商店里偷来的。他们都是一些有想法的人,从此纽约的墙上出现了警世格言。他们都是一些有才华的人,许多绘画方面的新鲜笔法(尤其是美术字体)由此出现。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一群极富表达欲望的人,他们没有报酬,心甘情愿地常年出没在纽约的黑夜里,为的只是让行人看一眼自己的作品。为了和帮派的“贴标签者”,以及头脑简单的涂鸦者划清界限,他们把自己叫做“作家”(Writer),而不是“画家”(Painte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QQ群:229222477 中国影像网深圳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