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华光学院吴其萃访谈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发布者: U2-2  发表于 2011-4-30 18:00 分类:培训学校 查看: 6501 

    摘要: 泉州华光学院吴其萃访谈 周小麦(以下简称周):创办时泉州的文化经济和摄影行业是什么状况? 吴其萃(以下简称吴):我们泉州华光摄影学校是1992年9月成立的。那时,泉州的经济正处于起步期,至于文化经济除了石 ...


泉州华光学院吴其萃访谈

 

 

周小麦(以下简称周):创办时泉州的文化经济和摄影行业是什么状况?

吴其萃(以下简称吴):我们泉州华光摄影学校是19929月成立的。那时,泉州的经济正处于起步期,至于文化经济除了石雕这个传统的产业之外,人们还没有文化经济这个观念;说到摄影更是可怜,整个泉州那时只有20来个影楼,照相对于老百姓还是奢侈品,唯独登记相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借用当时的一句口头禅:“懒子好照相,穷人忙进账(捞钱)”,可见摄影被人们挡在了生活之外。

当然,由于改革开放已是大势所趋,台商的影楼那时也纷纷进入泉州,对于人们的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五光十色的婚纱、艺术摄影大开人们的眼界,也为泉州的摄影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周:华光从发展初期到现在,都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吴:华光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我的总结是:道路虽然曲折,曙光就在前头;追求终生不悔,育人光耀千秋。

回想起来,华光走到今日经历了三个时期,这就是:草创时期、成长时期、发展时期。1992年,那时的华光摄影技术学校成立时,国内外的著名摄影家来了100多人,可学生只有9个人。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一播出,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尽管初创时期名气很大却举步维艰。1994年我们从培训式教学转为华光摄影中等专业学校,步入了正规化教育的轨道,学生最多时达到了800多人,国内摄影界同行与日本、台湾的摄影家都非常振奋。那个时期的心情引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2003年,华光在省市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老百姓的一片呼声中,我们升格创办为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这是全国第一所民办摄影高校,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所摄影职业学院。短短几年,学生达到3098人。前不久,美国佛罗里达州工艺美术学院的资深摄影家布朗.南西教授等一行来到华光,惊叹不已。应该说用发展势头强劲是不过分的。

 

周:学校在师资与教育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吴:我信奉这么一句话:看一所大学不只是看她规模有多大,关键是看她人才有多少。就摄影而言,我院建有郎静山摄影艺术馆与吴印咸摄影艺术馆,这是世界上著名的画意派摄影大师与写实派摄影大师的唯一的纪念馆。这两馆我称之为“华光双壁”,表明的是我们在教书育人上的追求与态度。现在我院有教授45名,博士生导师两名,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摄影理论家杨恩璞是永远名誉院长,现任院长副院长都是学术成就卓著、教育管理有方的突出人才。说句笑话,这就叫庙小神灵大,华光聚英才啊!

在教育方面我想要说的很多,概括起来说就是一句话:定位要准,育人要诚,教书要精。作为高职高专,目标就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育人,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四有”新人;作为教书,就是要将学生打造成心中有知识,手上有技艺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社会认同、群众欢迎的育才之路。

周:迄今为止,学校获得过哪些重要的荣誉?

吴: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了各方面的关爱,2003——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文明学校的称号;2004年被中国人像摄影学会授予“中国摄影名校”称号;中国摄影教育网确定我校为教育基地;去年获得国家ISO9001品质认证;2004年被中国教育协会评为“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总之,我们感到任何荣誉说到底只能是校园文化的积累,决不是前进道路上的包袱,我信奉这样一句名言:“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周:华光是一所普通高等院校,在贵校简介上看到一句“新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吴董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个人才培养模式?

吴:还是先说个故事吧,就在十一月份,有个建筑企业的老板找到我们学校,要求我们为企业培养五十个建筑方面的专业人才,甚至巴不得明天就给他。他着急因为企业太需要了,他主动找上门,是因为对我们信任放心。这样的事现在我们每年都有人求上门。说起来就得力于我们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引导的,教育的服务功能所决定了的,同时我们也受到了台湾职校“建教合作模式”的启发。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与企业订立合作合同,定向为企业培养专门人才,企业提供学生的学费资助与实训条件,并保证就业岗位。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社会、企业、学生、学校四位一体合作共羸的“四羸模式”,既帮助社会解决了人才需求之急,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条毕业即就业的康庄大道。因此我们说,订单式培养模式就是一个“为社会输送人才,为人才铺展舞台的光明大道”。

值得高兴的是:我校这些年来在就业率上节节攀升,到去年达到了96%,经过抽样调查,学生走进社会以后企业、单位的满意率达到了87%,我们的心血得到了可喜的回报。

周: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原来是以摄影为主的艺术类专业学校,但实际上学校开设的很多专业慢慢接近其它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的专业,贵校网站也改成为“泉州华光学院”,是否意味着华光的发展将不会以摄影为主?

吴:首先我要纠正你刚才的一个说法,我校的网站名字写成“泉州华光学院”那是合乎规范的简称,是为了人们上口好记的缘故,是从传播的方便上考虑的,决不是改弦易帜的象征。贵公司的这本杂志是叫“影像中国”,而我们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中国影像”,恰恰有异曲同工之妙。我校摄影摄像专业作为福建省的精品专业,作为全国知名的摄影专业,她永远是我校的主干专业。但是,主干不是全部,我们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突出主干的前提下,多翼发展、多学科并举的道路也是时代的需要。比如为了满足海西经济的发展,我校的鞋服设计、建筑等专业正在形成有力的支撑与互补。实践证明,这种齐头并进的战略对我院的拳头专业——摄影摄像专业起到了更明显的促进作用。就好象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了,主干更壮实更有生命力一样。

 

周:华光的摄影摄像系的学员就业方向有哪些?

吴:据我所知,全国仅影楼就有21万多家,还有广告摄影、新闻摄影、商业摄影、艺术摄影等很多门类,至于摄像专业前景也是大有可为的,连家庭的红白喜事、大学生入学都要摄像存念,市场可说是大得很。据《中华英才网》2005年的统计:每年全国摄影摄像人才的需求量有130万个。我校有个就业宣传栏,招聘摄影人才的广告长年不断。从我院过去的就业情况看,有这样三类方向:影楼、企业事业单位的宣传、报刊媒体等成为就业的主流。历年来,我校都在全国、省级摄影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陈英杰夺得2007全国影展金奖,这是福建省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二枚金牌奖;萧禾嘉获“青年作品类”银牌。据统计,我院这些年共在全国、省级摄影比赛中获奖173人次。所以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被人预先录用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就业方向既是社会需求的方向,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这就是扎实的技能与良好的心态。

周:华光毕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跟国内其它摄影化妆培训机构的学员相比,会更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吴:如果说摄影培训机构是短期的技能学习的话,那么作为一所高职教育专业学院的华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能上综合系统学习的优势就显然易见了。就摄影专业而言,开设了摄影史、构图、曝光、人像、广告、新闻摄影 、作品赏析、后期制作等 8门专业课程,还不包括公共课与其它的课目。从知识的构成上讲,就较为全面深入了。说通俗点,就是不但学了怎么照,还学了为什么要这么照。此其一。第二,摄影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新的学派、新的技能层出不穷,我校在开展国内外学术研究交流上也是与时俱进的,国内的学术交流几乎是长年不断,摄影讲座月月举办,美国、日本的摄影大师也常来学校讲学,这一切使学校的摄影教学始终保持着先进前卫的水准。第三,长期以来养成的浓厚学风成了学生上进的催化剂。我校每月都有摄影比赛,以各种专题开展摄影交流与促进。因此,所谓的就业优势,说到底就是教育与社会紧密的接触优势与人才的技能优势的完美结合。

 

周:华光在不断发展中,您最注重哪方面的完善和改革?

吴:这是个非常大的课题。我十分崇拜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行于乐”,孔圣人的道德情操让我终生受用不尽。记得小时候我家庭困难,只读了四年书家里就无力供我上学了,那一次我痛哭流涕,成了我永远的伤痛。因此,兴教办学就成了我醒不了的梦想。大家都说我是个闲不住的人,闲不住是因为心中有理想,有理想则身与手永无闲之日,心与脑永无闲之时。要说华光的发展,我有千言万语,归根结底就五个字——“以学生为本”。只有围绕这个关键、这个根本,才是科学的发展观,才有光明的未来!

 

周:华光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吴:我在与学生座谈时说过,“登山,则情高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我取名“华光”的本意就是华夏之光的涵义,就是这份情在永远地支撑着我用心劳碌,鞠躬尽瘁。作为华光的创办者,我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这个“在”就是存在于老百姓的心中,存在于祖国的民办教育历史上。假如华光成为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一个民办教育品牌,华光的学子成了人见人爱的社会栋梁,那么,我才可以无愧于一个炎黄的子孙,一个大写的“人”!

 

 

回顶部